“寻美丽乡村,访最美教师”
——关于“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及保护研究
□李宏伟(体育学院2101班)
【摘 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研究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及其规律对师范生成长有很大意义,为了更好地利用暑假时间,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师德素质。于是我们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调查与实践中心全体成员特开展了此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我们基于如今乡村教师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探索新媒体视域下乡村教师的现状以及如何使得乡村教师减少流失从而使得乡村振兴,社会进步,从而使得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综合各方意见,在此报告中给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 问题与难点 思考与建议
一、前 言
乡村教师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值得注重的事,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80%。乡村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总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作为培养未来农村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第一个摇篮”,在培养新一代“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分不开的。而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摆在目前大多数乡村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了解乡村教师现状与难题,探讨分析其成因和解决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振兴经济靠人才,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事业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减少教师流失非一日之功,必须立足长远,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留人先心留。虽然目前乡村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也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研究,乡村教育水平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究。此篇调查报告笔者也将从乡村教育水平的问题与难点、现状与分析以及思考与建议等方面结合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浅析乡村教师的现状与解决问题。
二、调查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中小学近250万人,幼儿园42万多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8.3%。2019年1月13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师资队伍向好发展 。
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活的灵魂”,是农村学生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他们地位的变化,事实上与乡村社会对待读书的态度直接相关:乡村教师的地位愈高,农村家长和学生对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以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认同度也就愈高;反之,则愈低。可见,让全社会赋予乡村教师这个群体本应拥有的崇高地位,绝不仅仅关乎这个特定群体自身的光荣,更关乎乡村社会与农家子弟对待知识的态度,关乎底层社会对未来的期望。然而,作为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当前乡村教师的地位总体不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
从外部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广大农民经济地位的提升,乡村教师的经济和文化地位均受到一定冲击。由于多年来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存在,乡村教师已很难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和优质化的教育消费需求。“城乡分殊已致流动固化”“激励缺位已致职业倦化”“待遇低下已致负担沉化”“道统剥离已致功能窄化”“原创不足已致话语弱化”的乡村教师,很难在乡村社会获得地位认同,更遑论全社会发自内心的尊崇了。
从内部来看,作为一个群体,乡村教师这一岗位无疑具有“超稳定性”,但乡村教师个体却具有明显的“强流动性”。一些教师凭借个人实力或人脉关系脱离了教师岗位,这给仍在坚守的乡村教师造成了额外的精神压力,使得坚守者在教育内部空间也找不到足够的尊严感。社会各界对乡村教师群体的帮扶行为和同情话语,固然有用且必要,但客观上也在不断印证着乡村教师的弱势地位。另外,随着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心上移”和乡村教育的“选择性消费分层”,底层农村学校的优秀生源不断流失,这样的客观现实使得乡村教师很难在教育教学绩效考核中获得职业成就感,结果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会进一步助推外界对乡村教师群体的轻视。
乡村教师要摆脱当下的地位之困,亟须对症下药。从社会大结构来看,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家长和学生教育需求的提高,乡村教师必须正视由此带来的新挑战。首先需要走出与村落空间相互划界的“文化城堡”——乡校,不仅要成为书本等普遍性知识和形式理论的专门提供者,更需要成为地方性知识和实践理论的生产者和发掘者,使乡村教师摆脱悬浮的状态而真正内嵌入乡村社会。这就需要打破教育常规,实现教育与社会的深度融合。笔者建议,第一步是突破人事管理壁垒,放宽教育系统内部对乡村教师的管理,由党委和政府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参照“第一书记”的精准扶贫挂职模式,将乡校教师分散至所在乡镇的村组担任“教育书记员”或“教育委员”,为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的深度融入、生成实践知识奠定基础,让乡村教师能够在乡土实践中真正形成本土化的原创教育理论和实践。
从制度层面来看,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已迫在眉睫。要实现乡村教师“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无疑需要一揽子的系统性制度设计,其中收入分配制度中待遇的“增量性提高”和合理的“存量型分配”尤为关键。未来中国乡村教师需要从政策层面明确“以岗定薪”,边远艰苦地区的教师岗位薪酬设置应在本地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各地要制定明细的岗位工作计划,并接受专业化的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通过公共治理结构改革,国家和地方设立创新项目和特殊岗位时,要引入具有创造力和执行力的思想家、实践者,打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制度分界线,在农村合理布局高校,打通高校教师、中小学乡村教师和外部民间力量之间的壁垒。笔者期待开展新乡土中国框架下的教育改革试验,有像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一样的乡村教育大家在未来涌现出来,从而以乡村教师的内生实力,提高全社会对其地位的认同。
基于目前乡村教师的处境,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调查与实践中心调查员特展开此次调研,望深度了解采茶戏在阳新的发展问题,找出外在制约条件及内部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升市民对于中国戏曲一类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度,以阳“寻访最美乡村教师”为例,对其保护与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目 的
1.通过了解目前乡村教师的现状,深入探究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在各地的真实情况、相关政策、教育质量、受教范围、教育群体构成的变化,了解乡村教师遇到的种种难题难点,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同时,对乡村教师进行一定的宣传,提高当地政府、企业、群众对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与关注度。
2.从当地人民群众以及政府人员的角度出发,对当地居民对乡村教师的认知度、相关观点进行调查,了解并努力解决阻碍乡村教师更好发展的难题。
3.通过对当地教育资源、教育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归纳整合现阶段乡村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努力解决制约教育产业发展的问题,并对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努力推动居民更好的了解乡村教师。
4.通过走访当地村民、乡村教师、政府机关、院校组织,从这四个不同视角深入了解当地政策落实、教育资源分配等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条例提供参考。
(二)意 义
1.有利于各地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位的宣传,激发年轻人对乡村教师的兴趣,从而为乡村的振兴和人才的培养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提供保证,从而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2.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机制。当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毕业生,以及城市小学超编教师、农村小学已经休闲在家的老教师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考试等形式将具有教师资格、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优秀人才聘用,与其签订一定期限的聘用协议,最大限度的引进高素质教师。不影响被引进的教师在原单位的工资待遇,同时享受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其它权利。从而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3.有利于吸引外地教育人士来到乡村,促进发展打造乡村教育业,从而带动乡村振兴,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4.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通过调研加大社会关注度,从而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加装教学设施,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形成教育特色。同时也要为农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开展如“汇报课”、“评优课”比赛及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拜师结对”、“参观学习”等活动,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目己才华的“舞台”,为他们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提供机会和条件。
5.有利于教师,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协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为师生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带发展。提高教育工作者待遇,鼓励其他群体积极投入这一文化产业的建设。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社会调查调查成员为湖北师范大学第二期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营员。
2.调查地点:各地乡村院校。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各地乡村教师。
4.实施过程:调查前全体成员进行调查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确立了课题、维度、问卷及访谈。中期深入到各级院校发放问卷,做访谈,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确定回收率,然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在基本原则上采取了普查的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再辅之以文献法,整个调查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显得有理有据。
1.普查法:在各地院校我们对不同的乡村教师进行了调查,发放了问卷并详细做了访谈,从分析不同的调查对象对各种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了解乡村教师的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探索出乡村教师的真实情况并对之提出相关建议。
2.问卷调查法:全体营员调查,并由班干部编制并完善了调查问卷——《关于“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问卷》,我们问卷的主要对象就是各地乡村教师,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一共有三十三道题目,分为主观题部分与客观题部分,以线上方式填答,从而了解乡村及城镇教师的现状及问题。
3.访谈法:我们首先由老师设计了访谈提纲,将一些重要的内容、题目列入其中。针对不同的教师可适当询问一些其他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和调查的情形,恰当进行提问,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作出回应,并做好访谈记录。
4.文献法:我们从网上搜寻了大量关于乡村教师文章,作为本次调查的参考资料,并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知识储备。
(三)数据分析及整理
本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乡村教师的真实情况,并收集了建议。访问了多位教师,发放问卷71份,做了进71份访谈,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为100%。最后对回收的数据和信息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到的样本情况如下表示:
您是否有过城乡教育流动经验
选项 小计比例
是 4664.79%
否 2535.2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1
由图可知本次调查中,有过城乡教育流动经验的人占大多数。城乡流动可以优化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我们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数据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反应总体情况,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能代表乡村教师的基本情况,给出的答案更具有参考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乡村教师流动经验的额分析,推断出乡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而使报告里面的分析更加全面,接近真实情况。
五、现状及分析
(一)国家层面
国家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较高。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地方乡村教育也逐渐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
(二)乡村教师层面
1.乡村教师的自身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有一定的阅历,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解决学生的疑问。
1.问题:乡村教师如何教书、如何育人、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
我觉得老师和学生的相处的最重要的是用心交流、用心付出,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考虑,他们肯定会改,受到你的用心然后就会和你一起去努力,你只要用心就行,用心用爱去对待学生,这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然后对于家长的话,其实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所以从这点来说,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然后你只要从共鸣、目的去告诉他咱们都是为了孩子,这样的话和家长很快就能达到共鸣,家长能感受到共鸣,你也是为了孩子、家长也是为了孩子,目标一致,所以沟通起来就比较有效了。就是这是比较白话一点的,我看了一段话就是这样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学校教育的美就是在于教授孩子知识,并能容纳孩子的多样化,让孩子能因为不同所以多彩。其实这就是说的学校教育的一个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用心、用爱去包容然后家庭教育的美的话就是对于在于父母对孩子有敬畏之心,不去改变他们,而是以厚德载物的情怀去欣赏他们,这是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们对待孩子;还有社会教育,像现在你已经到了大学了,大学之后就是半个社会了,社会教育的美就在于包容孩子的各种生活型态,学会生存、享受生活。大教育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一起,最终孩子们是要融入社会,所以我就觉得这就是学校教育老师来负责、家庭教育家长来负责,但是它也有共同的地方:只要家长和老师目标一致是为了孩子,那这个教育就可以达成一致了,只要本着这个目标去,你肯定就能和家长聊到一起了。这就是初心也是最终的一个目标。
2.问题:询问乡村教师一直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原因。
(1)不太喜欢复杂,喜欢简单的生活,认为学校相对来说简单,不管是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老师和学生直接的关系都非常简单,所以这是袁老师比较喜欢的
(2)比较喜欢学生,因为学生每一个都很纯真、很真实、他们对老师非常信任和依赖,然后比较像喜欢这种感觉,学生的信任和依赖让我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然后就愿意不断地去付出,愿意把我所知道的全都交给学生。希望他们从我这儿也能学到一些东西,然后再自己的未来道路上有一些成长,这就是我最想当老师的两点原因。然后因为学生,当老师之前是这样想的,当了老师之后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更是就觉得自己走的路是对的,然后我也非常的喜欢,所以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3.乡村教师用来启示自己的的座右铭或者名言来启示自己的
对于学生这一方面的话就是,对于教书上就是两点,一个就是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这个是我在教书的时候始终愿意用这个,“”相信学生,欣赏学生,包容学生”这是我教育的一个理念,主要是这句话也是我在教育的过程中秉性的一个教育理念,我就希望对学生是用爱,用包容的这种心态;还有一个就是教育的本质,好多人都在说这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就是对我的触动也比较深,在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说的特别的到位,作为一名老师他自己一个人去影响那么多人,所以责任非常重大,因为这些话也提醒着我自己时刻去做好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和一个好的引导力,主要对我印象深的是这两句话。
2.乡村教师普遍会遇到一些教育上的问题,须多实践,积累经验,日积月累,摸索出自己的方法。
(1)问题: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哪些难题,或者是挫折
对我来说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惩罚学生,我不值得怎么惩罚学生,因为在我的心里边我是不愿意去惩罚学生的,可是现在得教育制度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你适当的惩罚也是让他知道规矩的那一刻,所以适当的惩罚是应该有的,但是怎么去惩罚,惩罚的方式,当然不是去打还是怎么,这个惩罚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惩罚的度把握到什么度,这个是我教育这么多年以来还没有做的很好的一件事,也是一直很困扰我的一个点,我也在慢慢的摸索,但是每一届的学生,每个班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所以你就的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去做,这是一直以来比较困扰我,觉得很难做好的一个点。
(2)现在学生和老师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矛盾,对此您对年轻教师的寄语是什么?又对青年大学生有什么忠告?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个性化教育,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不同,你只能是大教育针对全班,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还是要及时沟通。有矛盾那肯定是沟通不好,学生没有让老师知道那个点,或者是老师没有明白学生在说什么,沟通不到位就容易导致矛盾,有了矛盾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及时去解决,及时去沟通。就可能在大环境下,你可能老师在大教室里说了句什么,老师的做法不可能百分之百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意,可以私下和老师去沟通,去沟通你的想法,老师也会慢慢的去变通,然后在整个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你作为老师的时候就是平常开班会啦的多和学生去说,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主动来找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他那么多学生,他不可能及时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主动去找老师沟通,并且你作为学生你就应该主动去找老师沟通,而作为老师你就应该尽可能的去观察,观察不到位的时候你也的让学生来主动和你沟通,然后还是的及时沟通,多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要不然憋在心里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六、思考及建议
(一)思 考
乡村教师相比其他地区的教师,似乎要面临的东西更多,承受的压力也更大。这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他们被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他们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而如今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调整是关乎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工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问题构成了农村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政策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契机.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必须进行适时调整:既要把农村地区教师教育作为新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进行定位,解决一段时间来政策执行“边缘化”的问题,又要着手实施完善,创新农村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政策调整措施。
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地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且许多乡村教师整体水平较低。调查显示,许多乡村教师认为自己在上述三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间,可见,若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仍需要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乡村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无形中增添了乡村教师的负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积极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才能加快振兴乡村振兴的步伐。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提出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乡村人才紧缺问题,而乡村人才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关键。在制定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部署计划时,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协作,将整体义务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
(二)建 议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福音。考虑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学校差异,我们应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注重专业化的发展。本文认为,新时代乡村教师团队构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从物质方面来说,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以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提升教师的事业发展空间为核心,保障乡村教师各项福利措施的实施和完善,真正采取一些普惠政策,大幅度地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从精神方面来说,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激励和赞许,加强全社会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认同和赞誉。其次是确立一套公平友善的晋升评选体制,让德才兼备的乡村教师脱颖而出,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乡村教师更有动力。同时,要关心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心理健康,保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乡村教师在工作中更加顺心、安心,工作效率也能随之提高。
(2)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
重视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经济的扶持,加强乡村及边远地区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校园基础设施的配备,创造环境良好、设施齐全、师资强大的乡村校园环境,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设施也应该完善以吸引生源。如今乡村及边远地区面临生源流失的致命问题,相关部门更需要全面考虑,既着眼于学校硬性条件的加强,更要注重软性条件的完善,让乡村的学生不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3)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现象,无法引进教学水平更为优秀的教师。此时更应该迅速出台贴合乡村校园环境和师资队伍的教师提前退休政策,改革青年及中年骨干教师的引入聘用方式,并使青年及中年骨干教师留在乡村,为乡村校园带来新的活力。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应该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科学布置专业安排,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专业化人才。
(4)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
加强教育部门、高校和乡村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稳步推动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重点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及甘愿扎根乡村的青年教师。开展乡村教育工作站相关建设活动,采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对每年招收的乡村定向师范生进行重点培训,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同时,加强边远地区与各高校关于毕业生工作安排合作,可以开展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于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充分挖掘乡村优秀人才资源,大力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基层教学培养计划。
(5)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
实施国家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完善多方协作培养体系,利用教师交流培训、访学进修、网络培训等方式,力求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为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的发展,引导教师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提高传统课堂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乡村学校的校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比如参加干部集中培训、开展跟岗实践工作、在优秀学校进行研修等活动,致力于打造创新意识强、工作素质好的校长队伍,不断夯实教师队伍基础。
(6)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中国的乡村和边远地区来说,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问题使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乡村教师富有爱心、观察力敏锐、学识广泛,能够积极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累积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乡村环境艰苦,工作量大,条件较为困难,但乡村教师必须有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帮助乡村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作为一民教师,不仅要负责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学生带来正能量。
七、结 语
我国农村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以及农业自身的潜力挖掘。在此基础上将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发展机制,进而形成良性发展格局。教育作为影响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发展相对缓慢,这直接制约了我国现存经济的发展。因此,若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就必须关注乡村教师发展。此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人都向往城市,乡村逐渐被边缘化,这导致乡村教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可见,要推动乡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寻找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湘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2]王叔新.试论高师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演进及新模式构想 [J] 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7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1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