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从古至今,历经百年沧桑,岁月沉淀,积累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去学习、借鉴。8月2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邑见非遗”实践团成员走进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葵博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旨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增强当代青年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当队员们走进葵博园,目光所致皆是经过岁月沉淀的葵艺作品。四支葵织扇、火烙扇、葵蓑衣……上百件手工葵艺作品摆放其间。
火画扇是广东新会著名的传统葵扇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檀香扇,竹丝扇,绫绢扇并为中国四大名扇,产于广东新会。蒲葵是新会的绿色财富,它为新会五大特产之首,千百年来它与新会人民的经济生活关系至为密切,新会葵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会人。
实践队员们认真听取了讲解员的介绍。她表示,新会葵艺起源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后期更是远销欧洲,一度成为当地的重要出口资源和经济支柱产业。葵艺只有新会蒲葵可以完美表达。新会蒲葵叶润平滑、厚薄均匀、蒂正骨直、叶子韧性高,有光泽且状似手扇,制作成葵扇经久不枯,因此深受大众喜爱。随着历史的演变,在原有葵艺的基础上也演化出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葵博园镇店之宝——玻璃火画扇便是其中之一,其是在玻璃扇扇面用火笔作画,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1952年被评为特种工艺品。除此之外,竹箨贴画扇也闻名中外。竹箨贴画扇产生于1913年,曾经于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新会葵艺制作非常复杂细致,经过晒、剪 、焙、合、画、烙等20多道工序。1958年以来还迎来了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新会葵业,并给予高度评价。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更新,电风扇、冷气机、空调等取代了葵扇,精美多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葵艺产品。葵艺品顺应历史前进趋势,正在逐步向工艺品转型,并因其技艺精湛,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实践队员们前往DIY葵扇体验制作过程。在葵扇DIY体验区,葵艺老师对于如何制作编扇进行了精心讲解、用心示范。在葵艺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体验了编扇的过程,在向葵艺老师学习如何编扇的过程中,了解到在进行编扇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喷水湿润,以达到减少材料断掉的几率。编扇过程最适考验耐心和工艺熟练程度,通常制作过程需要手脚并用。不同的编制工艺能制作出不同图案,使得葵扇更具文化色彩。在体验编扇的过程中,队员们纷纷感叹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的智慧。
心得体会
著名作家赵茂松先生在《清凉天地——新会葵艺》中说,有一天,当我们懂得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好像葵艺一类传统工艺的生存空间,当我们消费观念中的环保意识和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显著提高,葵艺就有可能以历史的辉煌照亮明天。
对于本次的葵博园一行,实践队员们对葵艺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了解到葵艺的输出载体可以很多,可以是便携轻巧的蒲葵扇,也可以是遮风挡雨的葵蓑衣等等;并且也深刻的体会到制作葵扇的艰辛。葵艺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劳动人民不怕困难辛苦,勇于探索,不断完善葵艺制作工序,教育队员要积极投身到本职工作中。本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使队员们从中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激发了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增强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1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