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2022年7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西峡县调研队走进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试验站,开展为期10天的考察、调研、体验、服务等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西峡猕猴桃研究所为平台,借助猕猴桃专家团队的优势资源,旨在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子的专业实践能力,推动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向基地出发,寻知识之旅
西峡县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峡县在中国率先成立了县级猕猴桃研究机构——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培养了以国家级猕猴桃专家朱鸿云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先后培育筛选出适合西峡种植的“海沃德”、“华美系列”、“豫皇系列”等优良品种。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合作,在原有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首个省外猕猴桃试验示范站,使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所进行的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探索工作已走出陕西,开始辐射周边省区。
实践团队在现任研究所所长魏远新同志的带领下对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当了解到一代代研究所工作人员那些生动鲜活的事实、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热烈的工作激情、十分感人的生活细节后,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猕猴桃先锋”的敬业精神,明白了产业振兴的来之不易,表示在为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甘于吃苦、追求卓越,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7月25日,实践团队开始在试验站林木种质资源库生物工程育苗中心实习。队员们认真学习了猕猴桃育苗的方法——其主要使用优良品种的根、茎芽等组织部分,通过无菌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通过生物组织技术快速繁育猕猴桃优良品种苗木。在育苗工作中,队员们时刻坚守“诚朴勇毅”的校训,甘于吃苦、追求卓越,展现西农学子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十天时间内,累计培养繁育优质种苗1000株以上。在此期间,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吴伟骏同学充分发挥试验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特色,协助试验站完成“高标准猕猴桃生产示范园”的设计绘图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实践基地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得前辈鼓励,涨前进信心
7月28日下午,团队成员还在进行每日的育苗工作,一位“神秘人士”悄悄打开了育苗室的大门,当见到这位“神秘人士”后,所有队员内心无不十分激动,那这位“神秘人士”究竟是谁呢,她就是猕猴桃“女皇”——李华玲。
如果把猕猴桃基地比作一个独立王国的话,那么,西峡县猕猴桃基地创始人、县猕猴桃生产办主任李华玲称得上是这个国度里的“女皇”了,二十几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全县200多个村组、上千个猕猴桃种植园。没有专业学历,没有专业职称,凭着一股对家乡的挚爱和让乡亲们致富的“梦想”,她数十次赴陕西周至、四川等地“取经”,不远千里拜访国内著名猕猴桃专家向其学艺,又把学到的经验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所有的果农。
李主任对实践团队给予了亲切的慰问与鼓励,她希望团队成员努力学习农业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将来成为一位优秀的农业工作人员。不管以后在哪里工作,都不要忘记学农人的使命,不要忘记肩上的责任,握紧农业的接力棒。李主任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烙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里。同时,那种锲而不舍的韧劲、一心为民的精神、对家乡的深情厚谊无不鼓舞着所有人。
8月6日,团队成员走进猕猴桃果园,对西坪镇、苍子坪镇、黑漆河镇的村民展开了产业调研。调研团队发现,一路上可以看见不少废弃的猕猴桃的果园,里面杂草甚至有人一样高。合作社负责人方爷爷介绍到,现在西坪镇的主流品种“米良”已经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果农一年的收入很少,当看不到收益时就不愿意种了,时间一长,园子就荒废了。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团队成员向方爷爷和调研的其他果农介绍了试验站最近的农业科技推广构想,介绍了对萼猕猴桃砧木嫁接技术,将自己在试验站的所学所感分享给果农,果农们也表示很愿意接受新的嫁接技术,引进新品种。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对试验站运行情况及其对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了充分了解,领略到了以试验站为依托的“西农模式”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深刻影响,也意识到青年学子应积极投入基层实践,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2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