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21年6月9日,《慕尼黑安全报告》在德国柏林发布,不少媒体捕捉到报告中的一句话,并把它做成了标题:中国是淡定的国家,中国人民是自信的人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明将其往”调研团小组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民情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大家对中国“四个自信”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对“四个自信”的认知与理解。对此我们团队深入讨论,有了深刻的收获与感悟。
1. 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的道路自信来源什么?基于什么?在采访中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条属于中国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立足基本国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短短几十年,我们深刻感受到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这些在国情民情调研中都得以体现。
2.理论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
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对实践有着推动作用。我们在实践调研中发现,人们之所以比较坚持理论自信,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它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历史上获得了累累硕果,并且它正在继续指引我们奋力向前,争取取得新的胜利。综上所述,对这一科学理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充满自信。
3. 制度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由此可见,我国的制度势必要引起全党的重视。从民情调研中发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都较为了解并且全力支持。我们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
4.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
可能很多人都疑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我们认为是由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因与核心;与此同时,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引着前进方向,提供着精神动力。并且文化是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直接接触到的就是文化自信。例如,在一些爱国电影中,我们看见了中国革命的宏伟历史卷轴;看见了了中国人民为抵抗压迫,追求民族和个人解放,建立美好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生生不息斗争;看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看见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自由和解放的深刻愿望以及为理想社会而奋斗的革命乐观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些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帮助。也许我们并没有多么了解那些制度、道路与理论的具体内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自信感知到它们的大概内容与意义。离开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基石和文化滋养。
5. “四个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坚持树立这“四个自信”,共同建造更美好的中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