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至8月23日,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粤灯溢彩队于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先锋古道等地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粤灯溢彩队以“顺发新芽展风采,以美育德树英才”为主题,一方面,开设红色文化系列课程,分享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以佛山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索非遗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
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是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粤灯溢彩队队员李晓芳设计的红色文化系列课程由三次专题课组成,分别是《与信仰对话》、《青春榜样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密码》,既立足百年党史,感受觉醒年代的大浪淘沙,又依托习近平的成长轨迹,体悟峥嵘岁月的艰苦奋斗,最终落脚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全景式展现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以及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投入,跟随老师的思路,了解了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归宿,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孜孜以求。队员李晓芳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红色文化系列课程,提升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引导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不负韶华,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响应时代的号召。
漫步文化殿堂,赓续精神血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禅城是佛山千年文化沉淀的核心承载地,是一座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城市。粤灯溢彩队队员赖怡丛、沈海燕和黄菁菁等参观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琳琅满目,陶瓷、书画、竹木漆器等民间风俗文物数不胜数,其造型、装饰及技艺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队员了解到,为了使博物馆更好地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禅城区博物馆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成长体验营,力图吸引更多人来了解、体验非遗文化,领略岭南文化的独有魅力。
走进“彩龙之乡”,点缀熠熠彩光
佛山作为“彩龙之乡”,彩灯精巧秀丽,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粤灯溢彩实践队队员黄菁菁、王卓宁等人在佛山彩灯市级传承人陈志棠师傅的指引下来到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走进民间艺术社,彩车、彩船映入眼帘,灯色、秋色流光溢彩,在拍手叫绝的同时,队员观摩了传承人为中秋佳节制作的彩灯半成品,简单地了解了彩灯的制作过程。随后,陈志棠师傅向队员们详细地介绍了佛山彩灯的制作工序,总体而言,彩灯制作分为设计、扎作、装灯、扪布四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制作者的精心打磨,以工艺精细著称的佛山彩灯堪称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的生动教材。在参观与学习之余,实践队队员以电话方式连线另一位佛山彩灯传承人杨小燕,通过访谈,队员们更具体地了解到佛山彩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认识到佛山彩灯在与其他非遗的跨界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队员认为,要推动以佛山彩灯为代表的非遗进行更好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需要在内容创作与传播路径上下功夫,以更充实的内容与更生动的形式,讲好佛山故事,唤醒城市记忆。
追溯白眉历史,弘扬中华武术
2009年3月,白眉拳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眉拳成为里水镇乃至佛山地区的一张靓丽的武术名片。白眉拳的历史是怎样的?白眉拳有什么特点?如今白眉拳的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情况与新挑战?怀揣着这些问题,粤灯溢彩实践队队员赖怡丛、沈海燕等人走进了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村的北沙武馆。原来,发源于四川省峨眉山的白眉拳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传入佛山,里水人黄国建、黄新建两兄弟结识了白眉弟子陈宗良后,拜其为师,并于2004年在里水镇创办北沙武馆,推动白眉拳的传播。队员们在黄新建师傅的邀请下,现场学习白眉拳的招式,队员表示,白眉拳拳风刚强凶猛,手法绵密,连贯性强,所需练习时间较长,因此,必须拥有足够的坚守与热爱,才能在千锤百炼中脱颖而出。基于此,黄新建师傅提到,白眉拳的较高的学习难度导致其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碍,所以为了推动非遗进校园,他与黄国建师傅一起改编出“白眉十字拳”,在学校大力推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推广对于大众而言,只是一时兴起的爱好,而非一种精益求精的技艺,面对这个难题,黄新建师傅表示非常无奈,但也能够理解。
粤灯溢彩实践队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佛山,挖掘佛山既有文化遗产,体悟佛山特有的民情风俗与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实践队队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们以更多样的视角看待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并在此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乘势而上,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