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子三下乡:赴凤阳小岗村实践小分队
中国青年网滁州8月25日电(通讯员曹安琪)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人民的生活必须品,要把发展农业经济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降低了对节约粮食的认知,加上疫情的影响粮食产量的下降,了解与宣传农耕文化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6月17日至6月20日,滁州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实践小分队前往安徽省滁州市风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深入学习农耕文化、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内涵;采用实地考察、参观大包干纪念馆、总结交流等形式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宣传调研的实践活动。
探访大包干纪念馆,深入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月17日至6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了实践站点:大包干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队员们认真的了解了大包干纪念馆的展馆信息和历史背景。大包干纪念馆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大包干的形成过程,大包干带来的变化,以及各级领导、媒体、友人对小岗的关心和支持。馆内分为主展厅、多功能厅、附展厅、餐厅等,主展厅由《决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组成,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工作人员告诉大家,纪念馆里呈现了小岗村的整个历史,它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纪念馆墙壁的两侧,挂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小岗村视察的图片,还有国内外的友人以及各界人士来小岗村参观的照片。而当年带头实行大包干的18名普通农民的巨幅照片则悬挂在展览馆的中间。
图为带头实行大包干的18名普通农民画像照
随即映入眼帘的就是当年二十一个红手印的展板,鲜红的手印仿佛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将队员们的目光带向了1978年小岗村的那个晚上,昏黄的灯光下,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自己鲜红的手印,由此载入史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燃遍了中国大地,队员们不经在鲜活的历史面前肃然起敬
图为大包干“生死状”
队员们在参观期间,还听工作人员讲起了许多小岗村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提到当时的省委书记万里,同学们都想起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万里同志的评价:“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的。”在当年18位农民进行大包干的初期遇到重重阻碍的时候,省委书记万里顶着外界的舆论和压力,给了农民们极大的鼓励和信任,他那句“交给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直都被后来的农民们所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