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薪火
--记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复兴之魂
青山如黛,溪水潺潺。在海陆丰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这样一个红色旧址——红宫红场。
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红场,一个是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另一个则是坐落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的红宫红场旧址。今天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的脚步来到了红宫红场,将近百年的革命历史诉说,让人忘记了时间的流转。实践队队员们在学习英烈的光辉事迹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血脉。
红宫原为孔庙学宫,始建于明代。1922年开始,以海丰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走在全国农民运动最前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彭湃建立了中国首个农会,并带领农民进行减租等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势力,同时也为革命做好了铺垫。1927年,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夺取政权,于11月18日至21日,在孔庙召开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并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八项政治纲领,中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当时,会场外墙刷成红色,场内用红布盖壁裹柱,贴上标语,孔庙学宫也由此改称为“红宫”。此后,红色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红场旧址在红宫东侧,原为“东仓埔”。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彭湃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的“红场”两个大字,为彭湃手书。
彭湃烈士像
阳光沐浴下的红墙愈发鲜艳,广场中央的彭湃烈士铜像依然挺拔。革命烈士彭湃生于1896年10月,广东省海丰县人,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他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烈士过往
彭湃出身于一个富庶的工商业地主家庭。1917年初,彭湃东渡日本留学。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积极投身反日爱国运动。回国后,彭湃脱下西装,戴上尖顶斗笠,当众烧毁属于自己的田契,辗转奔波于各农村,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农民组织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六人农会”和“赤山约农会”,并于1923年1月领导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大革命失败后,彭湃参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彭湃被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却依旧铁骨铮铮,把敌人的法庭当作痛斥反动派恶行的讲坛,并想方设法解救被关押的同志,充分展现出一名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彭湃牺牲时,年仅33岁。
平民医院
坐落在海丰县城中心的一座砖红色的二层小洋楼,是当时进步医务人员的集结地——平民医院。来到这里就诊的农会会员免收诊费,药费半价。若是遇到特别贫困的农户,药费甚至可以免收。医院还附设育婴堂,由几位保姆专门抚养失去父母的孩子。在百年前的纷乱时局中,这里曾为许多人带来慰藉与希望。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血与火的日子里,我们的革命先烈为了实现自己的初心,为了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他们的奋斗,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共和国的诞生。因此,我们青年一代定要饮水思源,铭记历史!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缅怀英烈中叩问初心使命,在传承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新时代的重大使命,鼓舞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磅礴力量。
百年风雷激荡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如今仍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乡村要真正实现振兴,就要利用好“红色土地”这一优势,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对红色资源的整合力度,让红色文化沁入人心,向后世传递先辈的激情与光热,点燃汕尾这片革命老区的发展新活力。
(文|王凯茵/图|宣传组/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供稿)
2022年7月16日
公众号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Mu-w_Cl1vxRmwbYmxa4wQ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3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