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挥毫落纸,传承非遗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凌雅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8日下午来到了位于宣城市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深入探寻宣纸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流程,领略千年寿纸的独特魅力。

历经千年沧桑,色泽经久不变

“每一张宣纸都历经磨难,每一张宣纸都令人生畏。虽饱经沧桑,却始终坚贞如玉,宣纸永远秉持着她不屈、不腐、不损、不移的气节。”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宣纸生产时这样说道。

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用于对宣纸清白高洁品行的描述也再恰当不过。在讲解员的叙述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宣纸文化,真正的宣纸是指采用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的高级艺术用纸。并且一张宣纸的诞生,从原料采集到最后成品需要经过碓皮、洗浆、捞纸、晒纸、剪纸等108道传统工序,历时三年左右,“得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后的宣纸纸质棉韧、百折不损、至薄能坚、至厚能腻、色泽经久不变、不蛀不腐。文化园二楼作品展中那些精品宣纸历经沧桑却毫无历史的斑痕,展现给世人的仍是行云流水的诗情画意,可真当是延续着“纸寿千年”的奇迹。

亲身体验造纸,感悟工匠精神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宣纸的生产流程,从选料到剪纸等数十个车间中每项制作工艺都需要师傅们的密切配合,他们日复一日在这里坚守着传承宣纸文化的信念,浸泡、水捞、剪纸这样看似每天重复上百次的步骤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性才能做到。队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有幸看到了被誉为“大国工匠”的毛胜利师傅和周东红师傅在烘贴车间工作,他们熟练的动作和认真的情态不禁让队员们在心中肃然起敬。

参观完整个制作流程后队员们也跃跃欲试,在体验车间中队员们精心挑选着有着不同编织图案竹帘,期待着亲身体验宣纸的制作。在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生涩地拿着竹帘进行水捞这一步骤,烘贴之后,一张张带有不同水印的宣纸便制成了。队员们拿着亲手制作但稍显粗糙的宣纸,欣喜的同时望向那些轻如蝉翼白如雪的宣纸,对师傅们的敬佩之情更加浓厚了。

宣纸光耀中华文化,传承还需开拓创新

宣纸作为国之瑰宝,多年来被许多重要人物所称赞。队员在参观过程中见到了江泽民总书记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视察时在宣纸上题下的“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作品,以及郭沫若先生的题词:“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当然还有无数宣纸作品被列于文化馆二楼,直至近日仍然散发着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除此之外,队员们还见到了零八年北京奥运会上宣纸的古法制作工艺影像的照片,开幕式也是以宣纸卷轴的形式缓缓拉开的。宣纸不仅为国人所弘扬,更在科技的加持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现在从事宣纸制作的师傅多是40岁以上的人群,想让这样的非遗文化逐渐年轻化,还需要我们当代的青年人承担起传播、传承、创新的责任,例如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或是发展宣纸旅游业。”队员李嘉慧这样表达道。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宣纸,宣纸技艺在泾县一地历经千年,世代相传,在历代匠人的心血和指挥中心发展成熟,宣纸因此而厚德载物,光耀五洲。在未来,宣纸文化会更加历久弥新,绽放了新时代的夺目光彩,助力中华文化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5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民族风采 弘扬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抗战展览馆的数智赋能红色传承调研之旅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以青年之姿,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成功:古韵新声,共鉴传承之光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青马实践队宣讲会
值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青马实践队于2022年8月组织理论宣讲,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该宣讲会在线上进行,除青马实践队成员,近80人参与本次宣讲活动。该…
安徽学子三下乡:经典新改变,课堂“剧”欢乐
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此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7日下午为宣城市泾县稼祥中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浸润经典,‘剧’焦…
吴财记云吞面世家:69年浓浓广府情,三代人传承同一味道
7月8日上午7时,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城都荟名为“和隆里”的巷子里,安徽师范大学“立足岭南饮食文化,讲述风味中国故事”团队跟随着过往的路人,踏上了寻找岭南风味的调研之路。站在巷子口,一眼望去便能…
湖北学子三下乡:感悟红色文化,践行强国担当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担当。7月1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赤色铁兵魂小队跟随指导老师到达达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达州作为襄渝铁路沿线重要一点,有利于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赤色铁兵魂扎根于达州红色沃…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古镇初相识,团史学习“泾”课堂
炎炎的盛夏并未阻挠热情似火的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7月3日赶赴泾县,开始了一段未知,但同时极具趣味的旅程。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山东大学“古今之衡”社会实际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为充分感受济南市的人文风情与自然景观,我们组建了山东大学“古今之衡”社会实践团队。2022年7月19日,山东大学“古今之衡”社会实践团队经过充分的讨论与计划,山东大学“古今之衡…
广财学子三下乡:退役军人不褪色,挥洒热血兴乡村
一、项目简介7月20-25日,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团队“清年燃梦”进行了以“退役军人事务开展情况及退役军人就业现状,退役军人振兴乡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清远市调研退役军人就业情况,调查退役军…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青团传薪火,师生系心结
实践青春,筑梦泾县。2022年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稼祥中学开展支教调研活动。7月4日,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
至 “善” 至 “美” 社会实践队:重温红色党史,点亮支教之路
情牵支教,爱洒温厝“有一束光,温温和和,引导着助学与支教的崎岖路。”温厝村的支教之路,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孩子们对支教的向往与期盼是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队员前行路上的重要动力。心之所向,…
安徽学子三下乡:讲授新思路团课,培养新时代团员
2022年7月5日,我所在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宣城市泾县稼祥中学的第一次支教活动即将开始,对这次团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后,我心中满怀期待。团史初释,学时有疑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