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莲谷共争艳,鸡鸭鹅犬互相闻。”蔡甸区禾稼村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名成员前往蔡甸区禾稼村,走访当地农民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了解禾稼村土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状况。
土地流转促进经济新增长
“我们村本来是个贫困村,经济发展不是太好。但通过主动寻找投资,积极进行土地流转,我们村的发展有了新变化”禾稼村村支书肖小波向队员们介绍,“近年来,在市检察院的帮助下,一些老板下乡投资我们村,促进了村庄的土地流转,带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也让村民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据了解,由于农业的收益较低,禾稼村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中老年人大多劳动能力不高,导致村里一些地无人打理,出现了撂荒情况。虽然村委会也实行了一些措施来防治撂荒,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后来禾稼村在蔡甸区的帮助下,积极寻求投资,实现了村里土地流转的发展。下乡企业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发展了绿化农业、生态旅游和套种农业,打开了脱贫致富的新大门。禾稼村土地流转不仅遏制了撂荒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租金收入。
土地流转面临农业新问题
7月上旬,蔡甸区禾稼村一片生机盎然。弯弯曲曲的沟渠连接着村里的水塘,水塘边,几只水鸟正在欢快地飞舞。通过肖书记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禾稼村的农业发展从原先仅有粮食作物到如今因地制宜实现了多种农业经营综合发展。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企业发展农业挖地翻土不可避免,村民自然而然对土地的损害有了抱怨。很多村民向肖书记反映相关情况,肖书记向队员们解释:“企业挖地翻土不是在破坏耕地,而是要平整土地,规划进行大棚农业。村民种了很长时间的地,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心里有抱怨也能理解,我们也在耐心地跟村民解释相关情况。”
除了耕地利用问题,乡村的农业供水也是个难题。据了解,禾稼村几年前也曾为农业干旱缺水而发愁,但在武汉市人民检察院的帮助下,村里通过引水“造血”,让村里的情况发生了大变化。禾稼村利用四个月的时间修建了800米长的水渠,极大改善了禾稼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水“造血”工程也改善了土地的利用条件,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发展。总体来说禾稼村为土地流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土地流转也让禾稼村的农业实现了新发展。
土地流转探寻发展新道路
禾稼村曾是一个人口土地大村,虽然村庄已经实现了脱贫,但未来如何发展依然是个问题。村里的劳动力呈现“中老多,青壮少”的局势,如果依旧发展传统农业肯定是难以为继,所以禾稼村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肖书记说:“在村里土地流转的背景下,我们村未来可能会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方向发展。”肖书记谈着未来,眼里也闪烁着光,“未来区里会修建成功大道和蔡甸旅游通道,这两条大道都会经过禾稼村,禾稼村的交通条件会变得更好,也会有更多机会引进新的投资。”毫无疑问,禾稼村的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有很大机会能发展起来,村民也会更加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说:“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土地流转为禾稼村打开了新的发展道理,也实现了农业的多种形式综合经营,希望禾稼村未来有更好的风采。
文字: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齐子轩
摄影: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韩艺婷
审核:蔡银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