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学以致用暑期社会实践团带领小朋友们来参观科技馆,向他们介绍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科技振兴贡献出一份力量。
谈及科技,我们总能想到“上天”“入海”或者是我们广泛使用的iphone、ipad等现代通讯工具。事实上,科技的含义远远不止于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正如巴甫洛夫所言,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命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科学给人自由,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此行我们踏上了去往泰安市科学技术馆的道路,在出发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了此行的目的——开阔科技视野,锻炼科学思维,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感受科技的力量。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特别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我国自建国以来,科学技术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而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及主观条件的影响,诸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我们希望通过此行加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理解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融合的趋势。
那么,我们本次科技馆之行开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登上创新创造高峰,才能走向发展高峰。有一支矢志报国、一心为民的科技工作者队伍,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正是有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勇敢地“逆行”,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一线,提出疫情防控的宝贵意见正确措施,才在第一时间为全国人民撑起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科技“保护伞”。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广大科技工作者们仍夜以继日坚守在攻关战线上,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科技支撑,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彻底战胜疫情的希望。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参与祖国建设发展。很多科学家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扎根艰苦边远地区、扎根基层一线。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们,他们矢志不渝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他们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他们将永远被国家、人民铭记、尊崇,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必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宁爱本乡一捻土,勿恋他国万两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让中华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创新创造是关键,而科技人才就是通向创新创造大门的“金钥匙”。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传承发扬“科学家精神”,不忘科技报国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要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大地、做进人民心坎,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5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