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究线上与线下话语表达的差异,山东大学(威海)察言识语调研团在线上发布调查问卷,并运用SPA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创新型结论,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团队进一步科学分析网络情绪化表达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共收集了135份调查结果。其中,填写者所在地区覆盖25个省份,以山东和四川为主;填写者的性别以女性为主,占比72.59%;填写者的年龄段覆盖18到60岁,以18—25岁的大学生群体为主,占比高达84.4%,也是活跃于网络社交媒体的主要力量。
综合线上问卷填写情况,团队分析发现,群体在线上交流的平均时长整体上大于线下。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线上和线下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包括交流工具的不同,情绪程度不同等。将线上与线下表达相比:在形式方面,线上表达的辅助工具更丰富、自由度更高、受众面更广;在内容方面,线上表达的言辞更加精简生动,但缺乏规范约束,更容易突破道德底线;在情感体验方面,线上表达的情绪更激烈、与人交际时距离感更强但拘束感更少。
具体来看,在线上线下交流时长方面,接近40%的群体每天在线上交流的时间超过3小时,而只有不到30%的群体会在线下交流超过3小时。而QQ、微信、微博则是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线上社交媒体平台。并且从纵向看,个体在线上交流的时长也往往高于线下:论优先级别,43.7%的人会优先选择线上交流,而只有20.75%的人会优先考虑线下交流。这说明相比于面对面和亲人朋友交流,人们更青睐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就线上和线下表达的差异来看,接近60%的人能够感受到线上和线下表达的话语方式存在差异,其中有23.7%的人对此感受十分明显。而这种差异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认为线上交流时语言文字的表达更加精简、生动、清晰”,二是认为“在线上交流时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情绪(譬如被网络评论区的情绪感染、激化,进而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并且,对于线上线下话语方式差异的感知越突出的群体,也就是在线上交流过程中感到情绪被放大、拘束感更少的用户,会更倾向于通过公开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来表达自己对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看法,在线上舆论交流中参与程度更高、更加活跃,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
在针对“线上线下交流时长”与“感受到线上与线下表达的话语方式存在差异”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程度分析时,团队发现,虽然线上的交流时长总体上高于线下,但线上线下的使用时长总体上对于话语方式差异的感知并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线上交流频率越高的群体,对于线上线下话语方式的差异的感受会越明显。不仅如此,对差异感受越明显的群体,在选择交流方式时对于线上交流也会更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倾向性。同时在推动因素上,“拘束感较少”、“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使用表情包、网络热词等手段辅助交流”等也对人们线上交流的倾向影响较大。
通过对此次线上问卷所得内容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人们线上线下交流时长及两种交流环境下的用语和情绪表达差异。本次线上调查问卷调研的顺利开展为后续社会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调研所收集的宝贵资料也为团队进一步分析、得出深层次结论提供了支撑,为团队取得建设性成就提供了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3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