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中量大越兰逐星小队暑期社会实践:重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作者:于骐铭

1周恩来纪念馆

第一天我们来到的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劳动路369号,周恩来纪念馆。“为中华人民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们的骨子里。在周总理的78年人生岁月里,从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带领着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再到建国后的宵衣旰食,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民族事业而操劳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奔波。

在周总理最后的几年生活里,他常常因重病而住院,有次他在医院会见了朝鲜领导金日成,当时的周总理已经非常瘦了,他的体重只有七十多斤,他会见金日成的时候是做完结肠癌手术的第二十四天,这么高大的一个人却瘦骨嶙峋,而且他的脚有着严重的浮肿,皮鞋、布鞋都穿不了,他的助理就用皮尺量他的脚,再放大尺寸去鞋店里面找师傅做了一双加大的鞋子。周总理当时在医院里面的手术大大小小一共做过13次,平均起来每40天就要做一次手术,但他每次做完手术之后都会马不停蹄地进行工作工作的,包括会见外宾,找人谈话,开会等等。真真正正地为国事操劳到了最后一刻。

人民爱戴周总理,不光为他如沐春风般的笑容,更是他永远都在关切着人民的生活。在周总理出殡那日,数十万民众在寒风中肃立街头,形成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周恩来总理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就像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心中真正的宝贵财富,也必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故人虽逝,海棠花开。如今,我们青年已经成大,可以肩负起民族的重任了,我们想说,十里长街繁华,周总理,这盛世如您所愿!

2红色庄余霞陈列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庄余霞村杨氏宗祠中的的庄余霞陈列馆。

庄余霞村始终孕育着很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而在陈列馆里展示的就是开国以来的红色家训,也是这些红色家训来启示庄余霞的后人如何传承红色精神、争做先锋杨氏后人。

庄余霞村曾走出一大批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红色战士和英雄。在馆长杨狄明先生和讲解员求恩琴女士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杨则民烈士是庄余霞村最早参加革命的年轻人,他在大革命时期就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宣中华等一起从事爱国活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庄余霞村爱国青年杨朝表、杨国良分别从杭州和上海回到老家,从事抗日活动。次年,两人先后入党,成为庄余霞第一批共产党员。在他们的感召引领下,庄余霞不少村民纷纷加入抗日救亡队伍。1943年12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正式成立,一批庄余霞村青年加入金萧支队。抗战时期的庄余霞,只有97户人家、350余人,却先后有58人参加或曾经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在这支队伍里,有父子、兄弟、姐弟、兄妹、叔侄12对,有2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主力北撤的有11人。他们当中有5位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从这个村子里,还走出了解放军知名将领杨石毅军长。

虽然杨启江、杨则民等革命烈士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们的精神从未消失,庄余霞的后人将其铭记并传承了下来,我们也通过这次活动从这些烈士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学习到了许多。同时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我们,也应当开始承担起国家的未来。我们也将不辜负前辈们的期望,为中国的日益强大添砖加瓦。前辈们,你们不用挂念,如今这繁华盛世如你们所愿那般国泰民安。

3蔡元培故居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笔飞弄13号,蔡元培故居。蔡元培先生诞生于此,并在此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该故居原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

在故居内竖立着一座蔡元培先生的半身塑像,雕塑上的他的神情镇定自若,目光和蔼睿智,展现出一派智慧儒雅的风采。在雕像后面的大理石壁上,刻着“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蔡元培先生在抗战时期为了宣扬“国共合作”的思想,于是在一篇文章里化用了《礼记》中的句子,从而表达出自己 “爱国”“仁爱”的思想观念。周恩来总理曾为这位“学界泰斗”题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而这句话可谓是高度概括了先生一生的光辉历程。

回顾蔡老先生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奔波,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始终不曾离开,“学界泰斗,人间典范”八个大字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蔡元培先生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令人肃然起敬。他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闪发光,为中国教育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平凡,是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的五年,是开启系统性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勇扛历史使命、勇当探路先锋……

在行稳致远的道路上始终不能忘记历史,忘记感恩,忘记传承,蔡老先生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扛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伟人的情怀跨越千山万水,激励我们年轻一代不断奋发向前、吹响时代的号角。

4大通师范学堂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内卧龙山北,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9月,民主革命家徐锡麟、陶成章为了方便联络各地革命队伍,隐藏重要的革命力量,培养军事人才,成立了大通学堂。学堂占地数十亩,坐北朝南,按东、中、西三轴线布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活动中心和皖浙武装暴动的重要据点,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培养民主革命人才的军事学校之一。

大通学堂从成立到结束,仅仅二年,尽管时间不长,宛若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但却长存于天地间,永铸在史册上。在纪念大通学堂成立110周年之际,追溯这座丰碑的形成过程,缅怀辛亥三杰的丰功伟绩,探讨皖浙起义的成败得失,归纳大通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继承和弘扬绍兴先贤的革命传统,激励后人发愤图强,推进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都将是大有益处的。

孙中山说:绍兴乃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地,报仇雪耻之邦。继承勾践奋发图强精神,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

以徐、秋、陶为代表的大通英烈,深受越中人文精神的启迪与感化,在民族危亡之秋,拍案而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乃至投笔从戎,以身殉国。从今人的目光看,大通精神其实是越中人文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及时代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大通学堂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体育专科学校,为辛亥革命孕育了一批中坚力量。作为清末著名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活动中心,大通学堂是辛亥革命前夕皖浙起义的浙江据点,见证了革命的风起云涌。在当下的时代,陶成章、秋瑾等革命志士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值得我们铭记,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学习。

此次红色研学活动,让我们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们的大爱与深度,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大通学堂,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通学堂所蕴含着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肩负救国重任的使命感”的大通精神的内涵。我们越兰逐星小队在寻访实践中,迈开青春步伐,传承红色基因。

5府山烈士纪念碑

第五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府山东南麓,府山烈士纪念碑。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府山烈士墓,建于1953年4月,这里安葬着解放浙江渡海作战和剿匪战斗中英勇献身的60多位烈士尸骨。他们都是在1949年5月解放浙江渡海作战和剿匪战斗中牺牲的革命英烈。其中一批是当时在绍兴山区平水、稽东一带剿匪牺牲的解放军、民兵;另外一批是绍兴解放以后,解放军二十军、二十一军前往宁波方向渡海作战时牺牲的指战员。当时,一些在战斗中负伤的重伤员被送到位于绍兴柯桥的伤兵医院后,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部分受伤战士最后还是牺牲了,被安葬在附近的地方。后来,政府将零散安葬的烈士们集中安葬到府山上。

弹指一挥间,绍兴解放已经73年,七十三年前,解放军从诸暨枫桥方向进发,直逼绍兴,当时到绍兴的部队只有700来人,国民党部队在绍兴城里增加了两个团,近3000人,国民党虽是残兵败将,但是力量对比仍十分悬殊。1949年5月7日下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率部队解放绍兴,并和平解放了绍兴,使千年古城免遭兵火之灾,古城绍兴获得了新生!

绍兴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绍兴人民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结果,是绍兴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绍兴共有1400多名优秀儿女,为革命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这些革命烈士,用热血谱写了绍兴历史的光辉篇章。

革命先烈不仅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世纪接班人,我们更要把这种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传承先烈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继承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拼搏精神,继承不畏强敌、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继承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继承舍生取义、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共同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鲁迅故里

第六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鲁迅故里。若将绍兴比喻成一部漂在水上的书,那鲁迅故里无疑就是全书的精华。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是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故里景区位于鲁迅中路241号,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四个展区。鲁迅祖居又称周家老台门,位于鲁迅故居东70米,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5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清代绍兴台门建筑。鲁迅先生当年只有家族重大活动才会到祖居,平时并不会生活在这里。周氏家族在子孙繁衍,祖屋不够用后,于清嘉庆年间新购置了新台门和过桥台门,自第九世开始分家。而鲁迅先生是在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新台门。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建于嘉庆年间,是鲁迅先生从12岁到17岁每天求学的地方,是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家所在地,称寿家台门。

最后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藏有鲁迅先生的大量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也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实物展品,在这里可以更真切而完整的认识鲁迅先生从幼童成长为革命先锋的历史。一篇篇手稿,一幅幅字画,一本本收藏,无不渗透着先生不遗余力求学、探索出路的艰辛与执着,也无不写照着先生一生为真理、为国家前途和命运而呕心沥血、奋笔疾书、奔走呼号的爱国热情,如此才成就出荡气回肠的民族魂,从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享誉神州。

7秋瑾故居

第七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秋瑾故居。莫道女子非豪侠,精忠报国赖红颜。秋瑾为推翻封建旧制度披肝沥胆,英勇牺牲。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属于她的璀璨光辉。

“仕宦名门女,觉醒拯危国”。秋瑾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随祖父与父亲游历多地,从小学习诗词,骑马与击剑,文武双全。长大后又与数位革命志士结交,参加多个革命团体。这些从幼时积累的见闻为她日后的民主思想萌芽以及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奠定了基础。

“一心捥乾坤,慷慨成英烈”。秋瑾在日本留学的过程中,结识了宋教仁、周树人、陶成章等革命志士,回国后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一系列的贡献。最后在1907年壮烈牺牲。

“侠义铸英魂,丹心照汗青”。秋瑾的人生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二页的春秋,但是她的巾帼英雄之风姿,将会永远留存在历史之中。百年风雨,千年英烈,参观完展厅之后,小队成员们心中满是对秋瑾的敬佩之情。先辈如斯,我辈自当承其英雄血脉,把个人思想融入中国梦,赓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精神,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最强音,奋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8吼山烈士陵园

第八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吼山烈士陵园。吼山烈士陵园于1988年春由绍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吼山风景区北麓山坡。陵园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掩映,松柏长青。在陵园入口的左边是一座烈士纪念墓碑,这座墓碑饱经风雨,留下了岁月的斑驳,向世人诉说着英雄们的功绩。

在高处的平台正中央树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篆刻着“烈士永垂不朽”六个大字,正楷描金,显示出一派庄严肃穆。在纪念碑底座的正面,写着一篇碑文,记录了建筑这座墓碑的意图和烈士陵园的建成历史,追忆绍兴皋北抗日自卫队战斗事迹,以及人民解放军挺进浙东途经皋埠时的发生的事情。纪念碑后面是两座烈士墓。一座为朱铁群、叶向阳、胡子青、陈冬烈士合葬墓。另一座为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邱文银和战士黄培宜合葬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浴血奋战,为心中的信仰,为祖国的大义,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不受侵犯。

在烈士纪念碑的左侧是几十座革命烈士的墓碑,数十座墓碑整齐排列在一起,令人心生震撼,不禁肃然起敬。小队成员们立于墓碑前,站成一列,默哀致敬,向这些在过去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将民族从黑暗中拯救而出的英雄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纪念碑的高处顺着台阶往下望去,心中满是力量。立于碑前,仿佛有百万人在身后,共护祖国安康,人民幸福。这便是中国人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流淌着的便是英雄的血脉,每一个人都会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虽逝,英魂永存,我辈自当竭力担责,用自己的努力去书写明日之辉煌。

9邵力子故居

第九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邵力子故居。邵力子,188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原名景奎,邵力子这个名字是他在1910年10月创办《民立报》时为自己改的。当时,他从《后汉书》中“游子天所弃,力子天所富”这句中取了“力子”一词为名,自称为“勤劳之人”。他这一生,为中国的和平事业真的是勤劳了一辈子。

邵力子先生一直为祖国的和平事业尽心尽力。虽然大陆已经解放了,但是国家尚未统一,远在台湾的那些曾经一起奋斗的昔日国民党元老、同事、朋友,无一日不令他牵挂。他对夫人说:“我奔波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为了国安民康,至今海峡两岸父老兄弟姐妹还不能欢聚共享天伦,真让人心不安。”1949年经邵力子牵线,孙越崎回到大陆。同年年底,邵力子获悉国民党驻法大使馆及驻巴黎总领事馆全体工作人员联名通电起义。他写信给大使馆公使凌其翰,对其义举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其义举给在巴黎起义的外交人员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新中国成立后,翁文灏想从香港回内地,但自感有罪,不敢回来。孙越崎告诉翁文灏,有邵力子在北京,可请其帮忙。经过邵力子联系,1950年12月翁文灏回到祖国,一家祖孙四代得以团圆。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邵力子还对拜访他的张丰胄表达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他讲道,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事业是人心所向,盼望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建国、兴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邵力子不但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更敢于将思想付诸于行动。他不畏艰辛,不怕恶势力,不顾个人安危,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成功可能是不会被复制的,但他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大学生的我们学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飞天的梦想从这里启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众多社会实践团队寒假回母校宣讲

为响应高校社会实践号召,感恩母校培养,此次寒假我校开展了回母校宣讲的专项启航行动,鼓励学生组队,寻找高中校友。我们成立了启航行动社会实践小组,前往高中母校举办宣讲活动。高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查看全文 >>

爱心助医 情暖患者心田

为了医疗服务升级,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医疗知识科普爱心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1月13日——2025年2月11日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30天的社会实践行动。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查看全文 >>

丝路明珠,青春印记——大学生敦煌文化探寻之旅

简介:在这个寒假之际,我们作为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限热爱的大学生,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探寻之旅。敦煌,这座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承载着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著名…… 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与文脉的对话: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探寻港城千年文

站在连云港市博物馆的“千古之谜——藤花落遗址”展厅前,我手中的激光笔在沙盘模型上游走,为参观者讲解四千年前龙山文化先民的生活场景。这个暑假,我和十余名同学以“文明传承使者”……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查看全文 >>

追寻伟人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子赴淮安周恩来纪念

七月的淮安骄阳似火,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红色足迹寻访”实践团队怀揣赤子之心,跨越时空走进周恩来纪念馆。这座青灰色主馆建筑如巨人般矗立,46级台阶象征着总理光辉的46载革命岁月,……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查看全文 >>

巧手精技焕新机,非遗探索传文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指示。2024年10月28日,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团支部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查看全文 >>

广西师范大学“偷得‘茯’生半日闲,采茶助农小分队” 茶韵传千年,非遗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24年暑假期间,广西师范大学“偷得‘茯’生半日闲,采茶助农小分队”在陕西省咸阳市泾渭茶博园开展了实地考察。该项调查,让青年学…… wangbao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访和平老人,悟革命智慧与力量——中量大学子前往邵力子故居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2022年7月22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再次启程来到了”和平老人”——邵力子的故居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小桥流水,灰墙青瓦,邵力子故居坐落在美丽的江南水城——绍兴市越城区陶堰镇。“越兰逐星…
中量大越兰逐星小队暑期社会实践启程越兰,奔赴未来
启程越兰,奔赴未来——周恩来纪念馆篇7月13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绍兴。印象里的绍兴,总是荡漾着温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们把她赞美成“水乡、桥乡、醉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初到绍兴…
商水流裳团队有关春下汉服访谈内容
汉服在当今中国社会乃至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团体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得益于“文化自信”、“产业升级”、“传播中国声音”等一系列国家级战略的实施,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大标杆——汉服产业的发展也十…
“商水流裳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完成
7月4日至9月6日,山东大学(威海)“商水流裳”调研团以汉服企业品牌化经营中的问题和对策为主线,深入汉服销售市场,从销售规模、款式销售、品牌计划、政策支持四个角度切入展开调研,调研对象以春下汉服品…
非凡十年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这里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到2011年底全省仍有25个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江西考察,从巍巍井冈山到滔滔于都河,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习近…
感师恩,迎中秋——湖北理工机电工程学院召开新生座谈会暨中秋师生茶话会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为帮助2022级新生克服中秋节思乡情绪,早日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师生共庆第38个教师节,机电工程学院于9月9日下午召开新生座谈会暨中秋师生茶话会。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菁、副书记胡涛、2022级辅…
湖北理工机电工程学院邀请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展2023年硕士研究生线上宣讲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我院学生对考研院校信息的了解,提高考研率与成功率,9月8日晚上,机电工程学院邀请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宣讲,宣讲会由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竺正海主持。长江大学…
陕沪川实践团奔赴三地开展党史宣传活动
为紧跟建党一百零一周年下的新时代党的建设,让党史的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力土陕沪川实践团分别在陕西宝鸡,上海,四川成都以及乐山四地举行党史宣传活动。实践团在8月1日初步起草实践活动过程,同时向各自社…
中量大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英雄的血脉
第八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吼山烈士陵园。吼山烈士陵园于1988年春由绍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吼山风景区北麓山坡。陵园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掩…
中量大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天地英雄气
第八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吼山烈士陵园。吼山烈士陵园于1988年春由绍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吼山风景区北麓山坡。陵园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