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塔里木大学新时代戍边小分队一行6人来到了第一师五团进行调研。
小分队首先来到了五团玉尔滚军垦旧址。该旧址始建于1971年11月。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玉尔滚军垦旧址包括玉尔滚俱乐部和露天电影院、玉尔滚卫生院。新时代戍边小分队在参观俱乐部时,清晰可见“厉行节约,勤俭建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标语。来到玉尔滚卫生院,墙体上有“学习白求恩”“救死扶伤”等泥刻宣传标语,据说也是由当时的维吾尔族医生所写。这些建筑不仅是当时南疆地区文化、医疗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老一辈人挥洒青春的回忆。
为了更多还原当时生活工作的状态,小分队又来到五团三连,找到了一位在卫生院工作多年的老医生——尼亚孜汗·司依提。她是1954年生人,13岁就开始学医,之后又经过了几次医学培训和进修,一直在玉尔滚卫生院工作。她说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得大脖子病的患者很多,妇女生孩子的也有很多,因为那个年代生孩子都是在家中,所以尼亚孜汗·司依提往往是这家接生完赶忙跑到第二家继续接生。让她记忆犹新的还是在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从刚接生完的一家赶往另一家时,毛驴车陷到泥地里走不动,尼亚孜汗·司依提非常着急,最后,她冒着大雨自己走了过去。结果还遇到了产妇难产,她处理了好久,孩子才生下来,母子平安。尼亚孜汗·司依提自豪地说当地各个民族的孩子有85%都是她接生的。
除了接生以外,尼亚孜汗·司依提还要负责各种各样疾病的救治和诊治,她说:“在卫生院,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只要有病人来,即使是吃饭时间也要放下手中的碗筷去治病。”她也说到,现在医疗条件好了,生孩子都去医院,以前治疗的大脖子病也没有了,现在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了。
调查采访结束后,小分队队员们纷纷表示,虽然尼亚孜汗·司依提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但她却用一生非凡的经历,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正是因为像她这样的一代代兵团人践行着热爱祖国、无私贡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用坚守创造了今天美好生活。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拼搏奋斗,用心用情用功,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9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