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常常用柳来寄托送别之情。而在“柳编之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柳树的枝条还有一种用途——柳编。为进一步探索霍邱县县柳编的产业链构成以及发展,深入了解霍邱县柳编产业体系的发展理念,7月7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六安市霍邱县临淮柳编文化馆小分队前往六安市霍邱县临淮柳编文化馆开展实践活动。
五月春雨下杞柳,七月老妇在户忙织柳。霍邱柳编历史悠久,起源于周朝,始兴于明代,再兴于清代。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几十种的家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染色编、混合编(混编)等几十种编织技巧。年年翻新创样,不但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而且还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
秦淮两潮西复东,淮边杨柳酣薰风,霍邱临淮岗乡景色优美,是国家4A级风景区。淮水汤汤,杨柳依依,沁人心脾,更让人心醉的是其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
团队的队员便已听闻当地柳编技艺的精湛与高妙,也学习了很多有关于柳编工艺的知识,深刻了解了柔枝细条的翻舞之间所蕴含的劳动人民深厚的智慧以及对美的感悟和欣赏。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字与图片终是苍白的,团队跟随霍邱柳编的传承人一同参观了霍邱柳编生产车间、制作场地和样品工厂,志愿者们紧跟着传承人,听她介绍柳编的制作工艺和发展现状。根据传承人所说,柳编产业代代相传,她十五岁就已经学会最简单的柳编技艺,这里的乡民们几乎每家都掌握了最基础的柳编编织手艺,将一根根杞柳用不同的手法编织成一个个不同的形状,有的用来展示,有的作为日常工具。另外工厂还会根据不同国家人们的习惯来制作柳编产品
由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到柳编技艺的发展不仅传承了传统工艺,还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扶贫攻坚战略的发展助力,柳编制品的出口更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
在聆听了传承人对于柳编技艺的介绍后,志愿者们对这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探寻柳编的制作手法。据柳编匠人介绍,他们先将杞柳剥去外皮后晒干,然后用刀将木制表皮切割成细长的篾条,用来编织成小的柳编工艺制品。不仅如此,柳编的编织工艺也是十分复杂的,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几十种的家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技巧。编织师傅还会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运用柳编材料加工成各种形状,不断翻样创新,样品达2000多个种类。
传承人告诉大家:“一些制作精美的柳编产品还会通过广交会、上海农展会、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徽商大会等交流平台,在国内外畅销,逐渐形成了有规模的产业链。”。志愿者们经传承人的介绍对柳编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传承柳编技艺的手艺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我们常常看到像霍邱县这样的小乡镇,即使名不间经传,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柳编工艺制品更是驰销中外。在小镇的背后,还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传统工艺的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国家更应该深入发掘那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小乡镇,深入推动乡村扶贫战略的发展,让传统技艺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一个个都十分的新奇,这不仅体现出柳编技艺的精美,也从侧面反映现在,柳编传统工艺在许多年轻人的心目中并不熟悉,所以更有陌生感陌,更加强了他们心中的好奇。而我们希望运用参观的形式,用图片来给人们展示柳编之美,普及中华民族传统工艺。
“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志愿者们与柳编工艺制品的距离,更让大家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顽强的工匠精神。我们希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手工艺制品的精美。”队长表示,从传承人和手工艺人的话语中,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柳编技艺的发展和传承需要依靠国家的宣传和保护,才能让社会重视起来,才能让中国传统技艺重新出现在年轻人的视线里。由此,柳编技艺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为霍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增砖加瓦。
此次先进典型,我们选择临沭县先进典型,杞柳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唐朝贞观年间,以柳命名的临沭县“柳庄村”村民就开始种植杞柳。临沭人民依植柳而生活,靠编柳而致富,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编织出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编织出如诗如画的幸福生活,形成了一种灿烂而独特的“柳文化”。而今,临沭柳编经过千年的积淀、六十年的产业化、十多年的集群化和近几年的创新化发展,持续融合了资源、人文、历史、艺术、创新等特色,逐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临沭柳编是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沭县200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都”称号,连续获得五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更是通过多年创建,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和条柳制品加工及出口基地,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品牌优势。小小柳编已成为临沭农民就业、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临沭现有杞柳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柳编出口加工企业165家,1000余家专业加工点,柳编产业从业人员10万多人。柳编产品从原来仅有的传统产品到现有的柳篮、家具、装饰、园艺,再到草柳、木柳、铁柳、布柳等数10大类、数万个花色品种。已形成了完善的特色产业化集群。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先进典型,宣传自己的品牌特色,品牌优势,发展完善的种植,加工,研发,销售,联系龙头企业,联合当地农户,利用电商平台,接轨国际市场形成特色化产业。主要创新做法是结合网络媒体,短视频平台以“大农业、大文化、大旅游”理念为统领,以“杞柳+文创+旅游”三大产业为主导,宣传淮水柳韵的田园生活,推动该地朝着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迈进,我们与柳编传承人对话,与非遗“对话”,感受传统非遗文化在时代浪潮下的“新生”。时光荏苒,传统柳编产品逐渐脱离时代需求,为“绝活”注入时代气息也成为传承非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馆内陈列了许多柳编工艺品,见识到了这些做工精美的柳编工艺品,也体会到了精巧玲珑之物中所展现的乡镇经济的繁荣富强与强国工匠品质,令队员们感触颇深。
枝条于指尖飞舞,尽显工匠品质。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与馆内负责人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与交流。目前统筹考虑“临淮杞柳”产业及品牌特色,以“大农业、大文化、大旅游”理念为统领,以“杞柳+文创+旅游”三大产业为主导,淮水柳韵的田园正在朝着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迈进。邀请团队,设计文化宣传视频在网络媒体上传播,微博,抖音,B站点等;结合当地风景,举办摄影比赛,摄影展;设计相关主题活动让当地具有媒体影响力的人群参与该活动推动热度,例如博主,up主等人群;设计相关文创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宣传田园美好生活等。
由此,我觉得我们获得的主要成果我们帮助树立“霍邱柳编”地理标志这一品牌,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等举措推动乡村振兴。
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家,更是换了一种身份参与到实践体验活动中,可谓充实而快乐。通过初步的实践活动,也使大家对本次实践活动有了初步了解和一定经验,同时有利于调整活动期间的一系列活动计划,我明白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是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但是我们开始想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能做就是把我们的所看所想都用笔杆子表达出去,传递出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