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衡兆通)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座落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东南边陲的走马镇以其独有的姿态生长着。走马镇气候怡人,资源富聚,境内青山叠嶂,夹有平川丘陵,兼有山区和平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优越。境内盛产茶叶,无公害有机茶园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8万担以上,是“湖北茶叶第一镇”。近年来,走马镇凭借其独特的茶叶优势,积极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经济以及居民的生活。为了具体深刻地了解走马镇近几年来的茶叶发展和经济概况,一群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学子们踏上前往走马旅程。
7月5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赴走马镇暑假社会实践团一行九人历经四十公里的蜿蜒曲折的山路后,从鹤峰县抵达目的地。初入镇上,团队中的大多数人被眼前景象折服,因为一路赶来,路边大多人迹罕至,只有从林和花鸟相伴,而眼前的小镇现代商业初具规模,该有的店铺和娱乐设施虽比不上大城市但也还齐备,这对于一个大山深处小镇来说,已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由此可见小镇居民的生活经济条件优越。热情满满的一行人当天晚上就在队长的主持下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的动员大会,会上大家明确了最近几天的日程和各自的任务,为之后几天的实践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次日,在队长的带领下,团队九人一同前往走马镇人民政府,对当地负责财政经济的吴局长进行了采访。采访期间,吴局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走马镇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据悉茶叶产业链不断趋于完善,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走马镇在新农村扶持政策下越来越现代化。通过这次访谈,团队各成员对于镇上的情况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在之后几天内,团队一行人怀着无限的热情穿梭于镇上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商户门面之间,以采访和问卷的形式进行实践调查,尽管天公不作美,调查期间阴雨连绵,但是浇灭不了同学们的热情。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仅仅这些间接的了解远不能概括近年来走马镇的茶叶产业的发展,于是小组商讨决定,前往当地的茶园基地“木耳山”进行实地调查。在茶园主要负责人刘书记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讲解下,茶园的“前世今生”犹如一幅历史的巨画铺展在我们面前。近年来,走马镇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咬定青山舞茶龙,大兴特色产业。其中木耳山茶叶基地已获得中国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茶转换基地认证。如今,走马镇茶园突破15万亩,木耳山茶叶基地位居全国30个“最美茶园”之列。然而十几年前的木耳山不过是荒山中的一隅,这里的居民都是走马镇周边“三不通”地区(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农民搬迁而来,在当地乡政府组织下种茶脱贫,数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如巨大绿毯覆盖的万亩茶田。于是传统的手工采摘,原始的肩挑背扛,已经无法将漫山遍野的茶叶变成金钱。机器采摘、车辆运送,高效的茶叶生产成了必然的趋势。每到春茶上市时节,通往湖南省的鹤南线、走桑线上,满载茶叶的大货车络绎不绝。与此同时,茶叶的经济发展大大带动了走马镇的其他产业。就旅游业而言,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每年3月,从湖南、宜昌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直到10月才转入淡季。去年,走马镇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高峰时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虽然走马镇的茶叶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在茶园守护十几年的刘书记向我们娓娓讲述了茶园近年来发展出现的局限性。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茶叶的病虫害防治长期得不到改善。在有机茶叶的前提下,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对当地茶叶的经济收入莫过于是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地处偏僻的处于编制外的走马镇也有不可避免的尴尬,在外界人才进不来的情况下,当地的年轻劳动力也在不断流失。缺少人才的当地茶叶厂对于茶叶的加工只能止步于粗加工,从而出现了产自同一地方的茶叶而价格却天壤之别的窘境。身为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我们,经过这次的实践调查,对于走马镇茶叶的经济发展与局限性有了深刻的了解,激励我们往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学习,再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华中农业大学赴鹤峰县走马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