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 湘鄂西苏区各地分散发行货币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成后,于1930年3月至1930年10月进入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阶段,各地相继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在货币方面,为了抑制之前旧币时期出现的杂钞和劣币,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金融行业为苏区打下地盘,1930年3月监利县苏维埃政府和沔阳县苏维埃政府筹委会以信用券的形势首先发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此期间的其他区、乡苏维埃政府同样发行自己的货币。之后的石首县和鹤峰县各自成立银行并发行货币,分别为石首县农业银行和鹤峰县苏维埃银行。以上早期在货币行业有所作为的县不久有了新的企划,计划在后期逐步推进洪湖苏区货币行业的整合与统一。在1930年4月成立了包括鄂西的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在内的五县联县政府,并建立鄂西农民银行。以上成立的银行发行货币流通范围小,只是在部分苏区进行流通,因此货币铸造发行数量少,但同时相对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总的来说,这段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与货币的发行正是继续将旧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向发行苏区货币阶段的开始。但发行货币初期的有些问题不容忽视: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出现部分金融干部任意打印制作并发行纸币的情况,没有货币准备金作保证,这对于货币发行使用会有不利影响,“当时区乡都发行了票子,用手写,盖个章就行了”。由此可见当时货币发行分散性强,较为随意,金融体系亦不甚完善。
这一阶段货币发行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与当时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形势的特殊性密不可分。早期红军创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来源于“打土豪,分田地”,以“分散暴动,打游击”的形式得到的土豪、劣绅剥削而来的财产大部分在分给广大贫农之后,会留下一部分作为红军的供给来源,用于武器装备以及军队粮食储备等。然而之后随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不断扩张,红军势力不断扩大导致的经费花销日益增多。再加上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不断压迫阻碍,再想纯粹凭借之前打倒土豪劣绅得到的钱币维持开销已然不现实,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必须发行自己的货币以维护苏维埃政权并发展革命事业。这一阶段的革命战争呈现出敌强我弱的总形势,经济相对来说较为发达、交通也更加便利的城镇地区被敌人占据,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初被压迫至小面积根据地,而后才有机会进一步增扩。部分小块革命根据地相距甚远,洪湖苏区与湘鄂边苏区等甚至远达数百里。此时的各部分革命根据地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行政领导,因而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各部分革命根据地只能自食其力,各自规划解决,货币发行同样如此,由各个根据地自行铸造发行。湘鄂西苏区这种各地分散发行的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自我防御以及对外抗争的作用,是革命发展所必需经历的阶段。简单来说,即使敌人暂时侵占了一个根据地,所夺得的货币不至于在其他革命根据地自然流通,如此敌人便不会达到大肆掠夺物资的目的。各地分散发行货币自然有其弊端所在,最重要的不利影响在于规定治理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便。不仅如此,过于分散的货币各自为政,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负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57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