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但我国氮肥料利用率与一般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而磷肥和钾肥等肥料利用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因此,寻求最佳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是重中之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谢建华认为,推广水肥一体化生产模式,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水溶肥技术,是我国探索实现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曲阜师范大学益农济民队于12月25日分组调查在聊城市莘县甘泉公寓,结合实地考察、采访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水肥一体化情况,并针对相应问题整理报告。
图为当地居民在实践队员的帮助下填写问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晓佳 摄
为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实践队员在小区中首先确定采访人群定位在家中有地的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问卷采访。问卷内容涵盖耕种总量、种地收入、种植结构、用水价格、是否接触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的生产成本、以及地区差异等问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地居民有很多是乡镇的大棚种植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有一定了解,大棚种植与一般露天中不同对生产条件更为严苛,因此种植方式更为细心。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居民多在大棚种植蔬菜瓜果等,通过大棚技术和水肥技术的合作当地更有“蔬菜第一县”的美称。居民普遍积极投身生产、村干部领导建设,双方配合当地农业工作正有序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居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晓佳 摄
同时实践队员在调查访问中真真切切体会到现代科技为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节水,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在露天情况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在膜下滴灌情况下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70%左右;节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比传统施肥节省化肥20-40%;节药,空气湿度降低很大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投入,滴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省工,根据当地居民透露一般每个季度节省劳动力4-6个;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吸收养分,同时减轻土壤板结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减少地下水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当地居民说采取这种耕种方式不用修渠、打埂,提高土地利用率5%-7%;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产10%-30%;提高经济效益。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和节省投入的效益。
除此之外,调查队员在采访活动中也发现水肥一体化推广困境,长效发展之路曲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调查队员在访问过程中深入了解水肥一体化普及程度及效果发现,许多居民固守成规不主动参与到现代农业的科技建设中来。虽然水肥一体化适合地处华北平原较干旱的气候,但人们如果没有积极性,那这些生产工具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农业的产业发展也会受阻。调查成员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中得知水肥一体化推广难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成本的制约。当地的农业大部分都是小户经营,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经营方式注定了当地居民不会花大价钱来投资安装。毕竟小农家庭一年收成才赚1-2W,而一套水肥一体化设备价格要当地居民至少辛苦两年了;其二,示范工作不到位。虽然很多试验田、示范园区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但是各地相关部门并没有把示范的成果进行大力的推厂,让更多的果园、大棚去了解、学习、使用此项技术。调查队员发现大部分农村现阶段种植人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外界的关注度和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但调查队员也提出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虽从长远来看,水肥一体化依然是大势所趋。近几年,很多省也明显加快了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力度 信在不久的将来,水肥一体化可以逐渐从早区走向全国,从设施走向大田,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粮食作物,促进我国农业蓬勃发展。
本次实践调查结束后,调查成员深刻了解了农村的产业发展,并根据实践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总结写成报告。了解现代化农业带给农村的实质性进步,调研队员切身感受到农业科技建设的魅力,充分提出了建设高质量美丽乡村的展望。
图为益农济民队在校徽前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晓佳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0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