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身实践,深入了解传统文化,2022年12月30日上午9时,曲阜师范大学“扬眉兔气”队社会实践队员通过上网查询、查阅相关书籍、询问老人等方式调查了解“辞旧迎新”说法的来历。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辞旧迎新”的说法便是来自春节,与春节的习俗息息相关。因此实践队员认为,春节的来历和寓意是了解“辞旧迎新”说法的关键。
春节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到翌年正月十五日过“元宵节”,都是过新年的范围。从历史的方向,春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西晋杜预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这就是说,一年农事完毕,为了报答神灵的恩赐,乃举行庆贺丰收的活动,就是所谓“春节”。二说,“年”是果实丰收,五谷成熟的意思。庆贺“年”的丰收,尧舜时就有此俗。《觳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的写法是“天”,是在“禾”下连写两笔,整个字形像憩长根深的黍形,用以表示五谷丰登的意思。由此看来,“年”本是一种植物,是谷类植物的统称。
提到春节的习俗和来历,老一辈常讲的神话故事也是一个重要考据。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每到岁末,来到村庄吃人吃牲畜,人们害怕极了。有一次“年”去一个村庄,走到村边,听见牧童辟哩啪啦的鞭子声就吓跑了。它跑到另外一个村庄,看见一个小孩穿着红色的衣服,也吓得跑了。它又窜到第三个村庄,看到村里的灯火辉煌,照得它头昏眼花,又被吓跑了。这样连续三天它都不敢进村,最后饿死在荒野林了。人们总结“年”有三怕,即怕“响”、怕“红”、怕“光”。于是每当岁末过年时,人们就用红纸写对联张贴,并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灯火通明,彻夜不息。这样,危害人类的“年”就不敢进村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既定的节日风俗。
辞旧迎新的第一次出现在《汉书·王嘉传》中,“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即原本是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的官吏。后逐渐演变为送走旧的,欢迎新的。这与春节庆贺的目的不谋而合,庆祝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如今,“辞旧迎新”已经多用做新年贺词了。意为,告别旧的一年,那些不好的都将会过去,去迎接新的一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极强的包容性,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产生新的寓意。希望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可以牢记中华的传统文化,在看到传统文化的变化的同时也要清楚这个传统文化的来历。
撰稿人:李康宁
“ 扬眉兔气”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