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诠释青春担当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精神的结晶,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自身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文化传统
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眼界宽、有活力、有干劲的时代新人,且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实践小组成员决定对峡山区的郑公祠实地考察。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深层次地了解家乡文化的传播程度,实践队员进行了街头采访,了解当地群众对于家乡文化的认知。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发现80%的的当地人对于家乡文化了解颇深,对于郑玄的事迹能够进行描述,且对郑公祠的建立渊源能够细细道来。20%的人对其不了解或者了解较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20%的人中,有90%是00后的年轻人,说明新生代的年轻人不注重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被人们遗忘。通过调查得知,东汉著名经学大师郑玄在这里出生,郑玄一生淡泊功名,潜心治经,对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纪念郑玄,后人在郑公街道后店西村修建了郑公祠。目的就是提醒后人不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总的来说,老年人和中年人对于传统文化记忆犹新,并且时时不忘,青年人则出现了较大的断层,只知其名不知其精神文化内核,为了深入其文化内核,实践队员决定前往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
查阅历史资料,深入文化内核
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郑玄被尊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他遍注儒家经典,构建了一个完备的礼学体系。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其早而聪敏,郑玄十六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折节向学,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郑玄遍注群经,致力于经学,是为了“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其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注释“三礼”,且其创立的“郑学”影响至今,凡是郑玄注释过的,皆被当作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礼记》因郑玄为之作注而更为人熟知,不仅和《周礼》《仪礼》一起被后世合称为“三礼”,更位居“三礼”之首。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查阅完历史资料后,实践队员对于其文化内核有了深层次的认知,针对其调查结果,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实践队员决定寻找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文化政策,文化传播方针,在这一过程中,实践队员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当代青年要主动拥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敢为时代先。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文化的传承与赓续,传统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以此来增强文化自信,增加软实力,提高发展动力,以此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撰稿人:高家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7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