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追今,笃志前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022年暑假,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防癌护爱、云上医讲” “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云南和湖北两省8地的人群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互联网+健康教育”科普宣教和科普需求的调查实践,得到了721份问卷调研结果。开展科普作品创作——撰写了包含乡村常见病及常见癌症预防的25个章节的彩色科普图书等,并丰富科普形式,配备团队成员制作的科普视频。图书由陈孝平院士写序,其中一本交编辑部即将出版,另一本作为先行手册赠书量达1000余份。团队以小分队形式和多个支教团队合作,下沉基层,先后将健康教育课堂带去了随州市随州县长岗镇、洪山镇,襄阳市谷城县,荆门市钟祥市丰乐镇,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茅田乡、武汉市黄陂区以及孝感市大悟县金岭村共7地的中小学,开展了1次云课堂、8次实地健康科普宣教。团队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超过50次,荣获2022年“镜头中的三下乡”征集活动200支优秀视频报道团队、2022年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暑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新时代医学媒体营造了科技志者弘扬科学精神和志愿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不待扬鞭自奋蹄,景行维贤护健康。2023年1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防癌护爱、云上医讲” “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再出发,携手良医汇和新浪直播平台,为父老乡亲们上起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冠科普云课堂。会议干货满满,听众感触极深
新冠新形势,你我共守护
实践队在老师杨盛力教授、程军平老师的倾情指导下,携手勠力,深入家乡,走进基层。在本次科普云课堂中王淦昕同学和杨盛力教授分别围绕“肿瘤年轻化凸显,我们该如何应对?”及“新冠后的抗肿瘤治疗”两个主题,在线上课堂为大家一一讲授知识。
王淦昕同学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CA一篇名为《2020年青少年癌症统计》的文章指出癌症正逐渐年轻化的现状。随后他播放了原创科普视频《肿瘤三级预防的前世今生》生动地讲解了“肿瘤归根结底是种什么病”及“肿瘤三级预防的具体内涵”。王淦昕医生提出了应对肿瘤年轻化的具体对策: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 2.合理饮食,营养全面均衡; 3.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4.疫苗预防接种,定期体检。5.如有不适积极就医,遵医嘱治疗。
杨盛力教授表示:当今社会,每个肿瘤患者都将面对感染新冠后是否需要暂缓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等抗肿瘤治疗,具体需要暂缓多久,暂缓后是否会加速肿瘤的生长等诸类难题。指导老师杨盛力教授表示新冠阳性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凡是感染后基本建议推迟抗肿瘤治疗,而推迟抗肿瘤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临床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即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恶性肿瘤的类型和状态、推迟治疗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合并症、治疗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等多个因素,其中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讲堂尾声,答疑解惑
科普讲解过后,在评论区及后台也受到了许多反馈和提问,肿瘤中心杨盛力教授为听众们倾情解答。各位教授与同学们的精心准备让本次活动迎来热烈反响,本次公益科普在良医汇和新浪微博线上实时收看人数10.5万,观看直播的观众也从中学有所获,问有所答,感触极深。
落书成文,勇往未来
除了本次云上科普之外,实践队还预计于年前再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合作,将医学知识撒满华夏大地。实践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肿瘤相关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家庭医生报》和《大众医学上》,预备撰写《肿瘤放射治疗100问》书籍。并计划进一步完善暑假制作的实践视频,并开始出版暑期撰写的图书《青春应无恙,写给青少年的科普》。
团队致力于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专业医学科普共识,讨论行之有效的医学科普方法,努力实现节省医务人员时间、提高科普效率效能、节省政府资金等。致力于构建更加精准,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的医疗科普体系;培养和锻炼医疗卫生科普人才,构建多功能团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科普模式,助推健康乡村,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添砖加瓦!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实践队员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实践队希望尽青春力量揉散人们心中对癌与新冠的阴霾。新年新气象,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共同迎接崭新的2023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7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