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行:鸢飞沐光彩,非遗展新颜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4日电(通讯员 江吉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带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是留存记忆,并且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创新,从而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前往潍坊市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开展实地社会实践,通过与非遗手艺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山东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情况。

鸢都历史,非遗传承

经过实践队内部讨论交流,将实践地点确定为潍坊市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实践当日,实践队队员到达博物馆后,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联系,并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对潍坊风筝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在采访中对实践队队员表示,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制作的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潍坊风筝真正兴盛于明代,随时间发展至清代,潍坊已经有了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手艺人。据《潍县志稿》记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后来放风筝逐渐成了当地踏春的风俗之一。

随着风筝越来越受欢迎,普通民众对风筝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潍坊人开始学习制作风筝,潍坊风筝也越来越有名。作为有着丰富历史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民间,围绕着福、禄、寿、喜、财等反面进行创作,在这些题材中,不仅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了潍坊风筝的独特文化。

图为实践队队员前往潍坊市杨家埠风筝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地采访的方式了解潍坊风筝的发展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供图

立足本色,与时俱进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潍坊风筝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串式、桶式、硬翅、软翅、板式、动态六大类,而与风筝形式相应的,还有在潍坊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因风筝制作人生活阅历、文化层次、知识结构不同,而形成的三大流派,即传统民间派、传统艺匠派和现代创新派。不同流派、不同形式、不同题材,共同交织出了潍坊风筝这件艺术珍品。

从杨家埠风筝博物馆走出,实践队就近前往附近的店铺,进行下一步展开采访。在采访中,商户说道:“风筝的工艺主要是扎、绘、糊、放这四步,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每一步都包含着很多的小步骤,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风筝样式在市场上的占比比较大,基本上固定在传统的串式、桶式、硬翅、软翅、板式、动态六大类。后来随着潍坊风筝的知名度逐渐变高,不仅来潍坊的游客变多了,潍坊风筝的市场也变大了,这也使得原本传统的六类风筝逐渐无法满足客户越来越多样的需求,让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后来,潍坊风筝在保留本色的前提下,积极寻求与现代审美的重合点,实现了制作符合当代审美的潍坊风筝。”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借助现代技术,潍坊风筝将制作材料进行了迭代升级,使潍坊风筝质量更好、生产效率更高,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图为风筝博物馆内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供图

积极保护,创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实践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潍坊风筝目前通过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与学校社区进行合作等多种方式,一方面不断扩大潍坊风筝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吸引更多人对潍坊风筝产生兴趣,让给更多人了解到这项非遗蕴含的独特魅力。同时,潍坊风筝也对相关的衍生产品进行了开发,寻求与不同领域的有机融合,以实现潍坊风筝的创新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风筝老店店内商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9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考研大满贯宿舍聆听她们的考研经验一、宿舍成员及上岸院校2……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了聊城大学2025年五四表彰暨“青春榜样”宣讲会。传媒技术学院……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解读恋爱信号 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

为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价值观,助力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4月23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C607开展了“解读恋爱信号,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动。……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传媒技术学院参加聊城大学2025年广播体操比赛

为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彰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4月19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南田径场举办了2025年广播体操比赛,传媒技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此次…… 荆煜轩 王雯萱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传媒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张戈瑜主持,邀请到优秀志愿者……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宣讲活动

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热情,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月23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11#C410开展了西部计划宣讲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传媒技术学院202……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青春筑爱 颐养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为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月22日,传媒技术学院于颐乐家园养老院开展了“青春筑爱,颐养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传媒技术学院第七届青…… 荆煜轩 刘玺诺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传媒】积极参与“‘就选山东’起航齐鲁”聊城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

为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强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贯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通道,3月20日,聊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于东校区原世纪大道承办“‘就选山东’起航齐鲁”聊城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 荆煜轩 张雅淇 李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益计划系列讲座

为拓宽我校学子学术视野,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4月22日在中心校区董明珠楼213d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最新发布

北师学子沂蒙行:追寻红色足迹,感悟老区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仍然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为…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寒假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寒假时间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当然也少不了寒假的社会实践。通过寒假社会实践的磨练,作为大学生的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
见“圾”行事,“双碳”同行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
湖二师学子:云端筑梦 奔赴未来
2023年伊始,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一起云支教·奋进新征程”的云支教线上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与一位初三的小朋友共度这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践
我在2023年1月3日至1月10日,到枞阳县官埠桥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配种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的工作都进行了尝试,从不同阶段猪的饲…
年味里的非遗:特色非遗寻年味,潍坊风筝迎新年
中国青年网泰安1月11日电(通讯员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非遗不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保护与传承方…
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社区蕴藏着丰富的节能减碳潜力,我们的住宅和生活方式与国家“30·60”双碳目标密切相连。在日常生活的社区中,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老旧小区该如何改造才能在更便民宜居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2023年1月2…
探寻即墨柳腔,助力非遗传承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0日电(通讯员马晨旭)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流行元素越来越多样,但人们对非遗的关注与喜爱却日益高涨。为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曲…
社区调查了解民情,减碳宣传深入家庭
要围绕“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针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等…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化
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明中国青年网山东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