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没有击溃我们坚毅的奉献之心;酣畅淋漓,自我的无私牺牲换作集体的笑靥。如何将科技融入到研学教育之中,是一项身心素质方面的挑战。2023年暑假,我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型支教活动,跟随浙商大旅游学院参与了“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是一次融合科技与教育的探索之旅。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助学的力量,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图 1无人机课堂上孩子们在认真听讲浙商大旅游青志/摄
当时,初来乍到的我们仍没有和孩子们熟络起来。孩子们热情地相互介绍,使我们下羞涩,成功融入到集体之中。“鸭蛋”“蜡笔”……志愿者们有趣的花名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的馨笑也久久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我们每个志愿者都与五个孩子结对,成为他们贴心的课程老师。在接触的过程中,我也会因为孩子们故意刁难的问题而苦恼,可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助教的过程就是要纠正他们不良的外在表现,让内心的善意真正地发散,储备的知识真正地学以致用。
图 2 志愿者协助课程进行 浙商大旅游青志/摄
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一项任务,是协助无人机课堂的进行。在试飞的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炸机”等问题,但老师的成功补救无疑是一次原理知识的成功运用,这深刻影响到了我在备课过程中的导向:即使在成人眼里再微小不过的事情,编织成故事讲给孩子听,也不是一件易事。在日常的生活中,像这样浅尝辄止的事情太多了!只有把握住事物最本质、最基础的立足点,书本中的知识才不是冰冷的、生疏的,才能真情实感地流露出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追寻与创造成长意义。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心的浮躁越来越使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弥散开来,最为典型的便是应试教育向恶发展带来的弊端,这失去了学习与考试原有的初衷。例如,中国古代儒家的学问本就可以说是以治国修身为主的学问,而治国是其学以致用的实践。所以古代许多大学问家本身都是高官或曾经做过高官,就是因为在实践中才能更深的领悟所学的知识。发展到清八股时期,反倒是本末倒置了。
在支教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些有趣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泡泡是圆的?”听到这个问题的当下,我竟不知如何尽善尽美地向孩子解释。这种知识在我生活中会被运用到,但这需要我牢记么?似乎是顺其自然、呼之欲出的事情,然而却又被最后一道扎根理论的闸门卡住。我们时常主动寻求能达成读书与现实建立联系的环境,又经过切身实践后反思所得,便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很多人到这里便停止思索了,我却认为这只是学以致用的第一步——学以致用的高阶表现应该是“知行合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科技助学,研学育才,未来之路无止境。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视联系实际问题,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学会跳脱于书本,同社会接触,了解大众的喜怒哀乐,掌握时代的脉搏动向,融知识于生活中;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意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于现实生活的习惯,通过亲自实践来完善,使理论知识化为实际成效。
图 3 孩子们在展示自制的“酷酷车” 浙商大旅游青志/摄
在经历了与孩子们短暂的共处时光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代际间赓续传递的时代意义,希望我能够长久地保持这颗童心,满盈欢快。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09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