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了探寻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差异,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023年7月3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赓续文化脉络,书写江浙新篇”社会实践团前往吴江区七都镇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开展学习参观活动。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回到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在积学书房观看学习了财经片《潜流》中“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的文化基因”的一期讲解,深入分析江浙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走进费老书中的江村
2023年7月3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赓续文化脉络,书写江浙新篇”社会实践团前往吴江区七都镇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开展学习参观活动。
纪念馆中陈列了费孝通老先生光辉的一生。他始终秉持“文化自觉”的学术理想,传承社区研究的传统,坚定践行“从事求知”的治学道路,不懈追求“志在富民”的崇高目标,为国家与而人民做出卓越贡献。纪念馆以江村经济为例,阐述了费老先生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巨大影响。江村在费孝通老先生的带领下,从一个早期落后的农村变成了今日一个欣欣向荣的乡村经济体。
在参观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受费老爱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为富民的孜孜追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影响。他们纷纷表示要践行费老“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主张,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扎实认真地开展调查研究。
探寻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的文化基因
参观完江村费孝通纪念馆后,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赓续文化脉络,书写江浙新篇”社会实践团又前往书院中的积学书房学习了《潜流》中“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的文化基因”的一期讲解。
主讲人宋鸿兵老师将江浙模式与珠江三角洲与英国作对比,详细讲解了明清时期江南制造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江南制造业的兴起离不开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朝黄道婆将海南地区的先进技术引进江南地区,先带动了松江区的发展(也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地区至此由一个小小的农业区发展成了一个棉纺织业发达的大都会,并未后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同样改造了当时的农业社会。大片土地由种植水稻改为种植棉花,女子的工作由下田种地改为在家织布,这就出现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彼时,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上都有着惊人的销售量,有效带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并未当今“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奠定了基础。
视频的最后,主讲人将江南地区与英国地区做对比,探究了明清晚期江南的棉纺织业最终走向落寞的原因。江南地区多平原的地形注定了当地居民无法使用水力实现棉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同时,江南地区又缺少煤矿与金属等资源,导致其无法像英国一样发展成工业革命,将棉纺织业的生产机械化。超轻结构的节俭型工业化道路最终不敌国外的机械化生产,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也在晚清时期逐渐走向落寞。
观看完视频,实践团成员们充分了解了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的文化基因,了解了早期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的发展与其对当地经济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认识到机械化生产与工业革命是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再次兴起中必不可少的道路。
实践团指导老师,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成果办主任郭才正认为,苏南地区和温州地区正在走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践团将从江村出发,进一步探讨已具雏形的苏南、温州现代化模式的意义,并尝试从文化等角度分析其成因。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将深入了解费老的学术思想和理念,以及他在中国乡村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为推动地方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4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