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苏州学子三下乡:走进美丽乡村蟹农家 探寻蟹养殖致富密钥

来源:感“蟹”有你实践团 作者:徐睿

苏州学子三下乡:走进美丽乡村蟹农家 探寻蟹养殖致富密钥

致力于探寻蟹养殖致富密钥,推动蟹产业稳定发展。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感“蟹”有你实践团来到美丽乡村阳澄湖镇十图村,采访当地蟹养殖农户,了解一线蟹养殖情况,探索目前蟹产业存在问题和创新发展路径,为阳澄湖蟹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图为实践团成员探访美丽乡村阳澄湖镇十图村养殖户 通讯员 徐睿 供图

科学养殖,技术为本

阳澄湖大闸蟹养殖过程复杂繁冗,螃蟹在不同时期对水质温度等相关的环境因素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据十图村养殖蟹农描述,水质的PH值是影响螃蟹生殖的关键因素。由于螃蟹生长水质为碱性水质,这就要求蟹农时时刻刻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盐碱性的稳定。与此同时,气温也是影响螃蟹生长的决定性因素。连续几年的高温,严重影响到阳澄湖大闸蟹的生殖情况,导致螃蟹死亡率远远高于正常水准。蟹农通过生物与技术两个层面来缓解高温缺氧的情况。生物层面:通过水面覆盖养殖水草、水花生等水产物降低光线照射带来的高温,其次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技术层面:通过氧气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中的含氧量。利用增氧机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从而达到蟹生长的最佳环境。遇到洪涝灾害等恶劣天气因素,政府有关部门也会第一时间预警告知,最大程度在技术上保障蟹农的财产安全。

图为实践团观看蟹塘增氧机工作情况通讯员 徐睿 供图

诚信经营,开发思路

“目前我们蟹农面临的困难有很多,接近九成的蟹养殖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蟹农所言,由于近几年电商行业兴起,网络上的价格战越发激烈。许多商家打着“阳澄湖大闸蟹”的招牌,恶意哄抬物价。结果由于价格与实物差距很大,导致消费者对“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间接导致了蟹农的销售产量大幅度减少,产品销售不出去的现象日益严重。其次,前几年受疫情的影响,蟹产业发展进度缓慢。蟹养殖所需的饵料、物品等很难运输,导致蟹养殖出现“断粮”情况。养成的成品蟹也因难以运输销售,大多滞留在蟹养殖基地,从而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现象。感“蟹”有你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在众多养殖户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蟹农陈伯伯,他说道,最有效的致富方法就是诚信经营。“有利的销售方式是做好品牌效应,诚信经营,让顾客主动来找我们而不是泛泛投入市场等待销售。”正确的销售方式、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的销售口碑是致富的关键思路。实践团成员被陈伯伯身上具备的老蟹农诚诚恳恳、兢兢业业劳动精神所感染。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成功蟹农的致富经验通讯员 徐睿 供图

人才储备,优化产业

目前蟹产业养殖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据蟹农告知,目前蟹农养殖工人都为55岁以上,本地工人4至5年就会出现断层,缺少年轻血液是蟹养殖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现在的年轻人就业大多不会选择蟹养殖行业,很少有人会愿意来到一线,条件很艰苦,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舒适高薪的工作。”正如蟹农所言,年轻人的就业方向很难向蟹养殖这种艰苦工作上倾斜,选择蟹养殖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大力弘扬蟹产业文化,针对年轻人群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有效促进蟹产业知识人才储备。实践团成员总结道:“让蟹文化宣传走进校园是关键的一步,国家应该加大蟹文化的宣传力度,鼓励培养蟹养殖人才,将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牢牢刻入年轻一代人的脑海中。”只有不断涌现新鲜血液,才能确保蟹文化的稳定健康发展,蟹养殖人才储备成为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重点,是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所在,培养“接班人”迫在眉睫。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蟹农交流人才储备的关键性问题通讯员 徐睿 供图

文化传承,展望未来

阳澄湖大闸蟹的文化传承已有数千年之久,一个产业的发展仅仅重视收益是永远做不大、做不强的。只有将产业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阳澄湖大闸蟹的文化底蕴丰厚,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更是以品蟹为一大雅事。乘着这股文化的东风,阳澄湖更应该大力发展蟹产业文化,大力弘扬蟹文化。尝试着将蟹文化融进人们的文化血脉中,启发人们对于蟹文化的归属感,自愿投身到蟹产业发展的队伍中,为蟹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团成员采访感悟道:“这次采访给我们带来的感悟很深,蟹产业浓郁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们。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为蟹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传承中感悟历史变迁,在进步中探寻致富密钥,这就是阳澄湖大闸蟹最大的魅力所在!

图为感“蟹”有你实践团成员与蟹农合影通讯员 徐睿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为马套村村民定制DIY食谱

团队成员为糖尿病患者推荐的饮食如下:晨起饮水1杯,约300毫升。早餐:粗粮粥100克,瘦肉馅包子100克。早午间:水果1个,如猕猴桃。午餐:米饭100克,去皮鸡肉100克,菌类100克,蔬菜两种各10……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讲解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

团队成员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层是谷薯类食物……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张璐璐老师开展讲座

为了传播更加权威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张艳医生开展讲座

为了传播更加权威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三下乡团队开展了A4210绿色环保和“反食品浪费”专项活动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绿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事业,助推低碳环保理念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向老人们开展了A4210绿色行动的宣讲。团队成员分享了如何……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乡村实践调研报告

项目概述在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导致居住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女和老人经常不在一起生活,老人在生活,尤其饮食上缺乏关照,……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深入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

为从当地居民的饮食变化看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并进行食品健康科普活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6名学生组成了“‘食’里飘‘乡’,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 刘雨暄 郑田宇 高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西部计划宣讲会

2025年4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西部计划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何佳威担任主讲人…

“定格生活中的化学”,一起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本文作者:杜欣朔姜兰翔近日,一场名为“定格生活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于线上火热进行中,为同学们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化学探…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心暖宿舍 情系你我”故事分享会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室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平安社区管理中心于学苑…

传媒技术学院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为促进大学生在直播电商领域创业与就业,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A401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解读恋爱信号 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

为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价值观,助力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4月23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

最新发布

蚕桑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居民视角下的现状与展望
蚕桑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居民视角下的现状与展望(通讯员禤倩宜)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调研组前往吴川市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附近的居民区进行实地调研,旨在了解当地居民…
来泸州!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熏陶
一把油纸伞,一城烟雨寒。为保护油纸伞制作技艺,泸州市分水岭镇打造了油纸伞主题商业街——伞里古街。7月12日,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与支持下,重庆交通大学河…
承中华文明, 析汉字之美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兴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
乡村振兴,为爱筑梦
乡村振兴,为爱筑梦引言: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美丽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战略。文化乡村、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愿景。本文将着重探讨乡村振兴的意义、路径和策略…
独特之我,认识自我
独特之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丰富自我,相信自我,超越自我,人生没有绝对值。本次开展“独特的自己”课程,增进同学们对自我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更好的自己,没有人生来就天赋异禀,多数是在后天慢慢发…
湖北学子三下乡:深耕文化土壤,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大学生网黄冈7月14日电(通讯员王敏煜)从传统村落到非遗技艺,我国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农村“空心化”导致的传承困难以及发展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只待解决。为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色,2023年7…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文化,守护绮丽未来
大学生网报宜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李钦)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祝贺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7月13日,湖北…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张风安】社会实践感言
今天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进行了交流心得,这七天我们收获满满,第一二天我们在烟台市博物馆做实践,讲解了里面的文物的历史,我们还了解到烟台市的历史;第二三我们走访了烟台各个革命纪念地,包括胶东红…
感受针线乐趣,品鉴创作成就
7月3日和7月4日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襄阳市枣阳市汉城非遗传习所学习粗布制作技艺的第三天、第四天。这两天在刘海伦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学习了制作布老虎,香包等物品,团队成员…
期待她们飞出大山
不知不觉,来到孟家村第五天了。记住了一个叫孟晴柔的小女孩,去年她也来过,还是齐耳的短发,有些腼腆不怎么爱说话,今年带上了眼镜,笑起来两颗兔牙很可爱。我总会突然一下感慨,这个年纪的我,还在父母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