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的实践
前一天晚上讨论过具体事项,第二天(2023年7月17日)早上安徽工业大学赴南京实地考察小组的小组成员出发前往中山陵。
小组成员走到景区缩略图旁,看过缩略图后顺着阶梯继续前行。天气炎热,没走几步几乎所有人的额头上都冒出了一层薄薄的细汗,再往前走,石阶的尽头出现了木阶。风景牌交替侧立在木阶两旁,展示了景区绝美的风景。我们顺着木阶进入了一片树林。树林中蝉鸣此起彼伏,彼时的蝉鸣带来的不是烦躁,是安宁。蝉鸣,连同沙沙作响的树叶,一同拂去我们额角的汗水,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慰藉。
穿过树林,再走一小段路程,小组成员来到孙中山纪念馆。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前往孙中山纪念馆途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欣瑞 摄
馆中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弃医救国、创建中国同盟会、以及后面的南下护法再遭顿挫……历史书上的内容在馆中变得鲜活起来。
展览馆的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红底金字,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孙中山先生的敬重与对他事业的赞美,同时为我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我们要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学习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图为中山纪念馆中展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欣瑞 摄
入馆时馆中前言表示馆中展览旨在再现孙中山的光辉一生,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民族复兴的伟业看似渺茫,但只要每个人都脚踏实地,它就能落地生根。看过展览后,我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出馆后继续前行,来到陵墓入口,抬眼望去可以看到门额上写着“天下为公”的陵门,走过陵门,入眼是层层叠叠的石阶,将视线抬高便可看到石阶末端的陵墓顶端。陵门至墓室高差70米,平距700米,计392级台阶,抬眼望去,令人肃然生畏。
登上中山陵俯视下方,整个园区风景尽收眼底,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和登上顶端的自豪感。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登上中山陵俯视下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欣瑞 摄
社会实践队员集齐后,绕过长长的回廊进入祭堂。祭堂中环境肃穆,音乐响起,我的脑海里自动回忆起在孙中山纪念馆中看到的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一股酸涩涌上鼻腔,心中的火化作眼中的泪在眼眶中盘旋……
中山陵的实践至此拉下帷幕。
•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
接下来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
小组成员分开行进,最后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汇合。
入馆首先看到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场馆。白色的展墙上写满的雨花英烈姓名和展馆里墙中央的拉长红字“信仰的力量”给我带来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震撼。
图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场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昌松 摄
深入场馆我看到一间牢房,这是这次实践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旁边有对场景的解释——烧成灰,也是共产党员。1933年9月,邓中夏被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在这里邓中夏面对各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面对生与死的严酷抉择,志如钢铁,坚贞不屈。身处复杂严峻考验的环境中,邓中夏依然拥有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党和人民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
图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拍到的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牢房场景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欣瑞 摄
其实不只是邓中夏,他的身后还有很多人,数不清的“邓中夏”为我们搭建了新中国。星河璀璨,因为每一颗星辰,都在用力发光……
虽然年代不一样,但我们脚踩同一片土地、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理应为它做些什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无论时代主题如何改变,你我向上向善,国家永远向前。
离开场馆后继续前行,最后社会实践队员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合影。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汪华 提供
至此,我们的实践圆满结束。
(通讯员 梁欣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