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堂暗含大道理
三尺讲台见证了一个老师从风华正茂走向白发苍苍,见证了一个个带病上台的老师,见证了一个个小生命成长的过程,2023年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蒲圻之约志愿服务队”开始了正式的教学任务的第三天。
今天作为“小老师”的我给学生讲授了一节实验课——生气的瓶子,开始上课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分组,5-6个人一组,分组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他们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识,然后就开始了我的教学,做实验的过程有点坎坷,但好在学生们都认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了,由于实验原理是初中他们才能接触的,所以在这一环节学生们并没有完全理解,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这些新知识非常好奇,追着我问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实验。
图为实验课上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郑金怡供图
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都非常高,有很强的探索意识,但是缺少动手能力,从前两天的手工折纸课上也可以体现这一点,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强,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每个学生都没有因为手工不会而放弃,他们都非常热情的跑到老师身边寻求帮助,认真的听老师讲解每个步骤,然后自己再次尝试,就算再次失败他们也没有放弃,但是一旦成功了,他们就会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动手能力非常强,因材施教这个词就用上了。因材施教”是由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人的智力是有高低之分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是不样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从自然界中得到了同样的启示:“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由此孔子想到人的智力也是如此,总是有高低之分的。因此他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他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应当注意受教育者不同的秉性和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获得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德行方面的颜回、闵损、冉耕,政事方面的冉求、仲由,言语方面的宰予、端木赐,文学方面的卜商、言偃等等非常优秀的人。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要讲这种方法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飞速发展,中国也不例外,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造性人才或者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然要求现代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和爱好、学生各自的品质、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志向与理想这些方面来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现在这个时代,学生跟老师不应该只拘泥于老师和学生这一种关系,老师和学生要逐渐转为朋友的关系,学生和老师能无话不谈,这样更有利于老师全方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志向。
现代教育中,需要的不再是只会传播知识的教师,而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导师”,能在行动中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教学方式也不在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创新型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寻找答案,独立思考问题的答案。但目前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实施,很多偏远地区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所有的地区都能实现这种教育方式。(通讯员郑金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5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