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古韵今辉“社会实践团队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塑技艺传承人——王令涛老师】
7月19日,山东大学“古韵今辉“社会实践团队终于拜访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塑技艺传承人——王令涛老师。
王令涛老师祖籍章丘,2015年,他辞去了五星级大厨的工作,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陶塑。王令涛老师先是找到了一位聋哑老师,得到了不少的栽培和指导,又远去广东石湾和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学习。学成归来的王令涛老师决定用自己的手艺将济南特色和文化表现出来,一捧黄河土、半瓢清水,经过塑、捏、堆、贴、刻、画等数道工序的琢磨,在济南陶塑传承人——王令涛老师的一双巧手之下,变成一尊尊或美观大气、或精巧别致,极具老济南传统风韵的陶塑。
王令涛老师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碧筒饮”。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碧筒饮”在他的手中得以重生。他用济南陶塑手艺打造出独具泉城特色的碧筒饮吸杯,让参观者可以梦回唐朝领略古人当年风采。据了解,碧筒饮,就是采摘卷拢如盏、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中。这类杯子设计与荷叶相似,通体碧绿宛如刚采摘出水的新鲜荷叶,杯侧嵌入一根“吸管”,一端入口吸水,一端直通杯底。杯底一端的吸管口上或嵌锦鲤、或嵌青蛙、或嵌花瓣,为整个“碧筒饮”的外观点睛,不仅实用,更是尽显风雅。

谈及设计并制造“碧筒饮”的初衷,王令涛老师详细地介绍了碧筒饮的历史背景,并将其他省份不同造型的“碧筒饮”展示给我们看。“这些‘碧筒饮’文物来自北京、西安和福建,但是作为‘碧筒饮’的文化和故事的发源地的济南,却没有实物流传。”王令涛老师对此深表遗憾,于是在三年前就开始钻研复原“碧筒杯”,最终这份令人动容的风雅在当代手艺人王令涛老师手中熠熠生辉。
采访结束后,王令涛老师又迅速回到工作状态,投入到创作之中,我们也静悄悄地离开,将宁静安好的时光留给这位匠人和他深爱的陶塑。在泱泱华夏,在风雅泉城,在这个静谧的夏天,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古韵今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6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