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商丘7月26日电(通讯员 彭浩杰)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的号召,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向日葵支志愿团队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本团队于7月2日,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鑫华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志愿支教活动。
活动开始前期,团队成员建言献策,每个人都对本次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统一讨论,换位思考,怎么样让孩子们学习到新的知识,认识到不一样的世界。压花艺术、现代公园、生态的意义、树的一生,每个成员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传授给孩子们知识、能力、态度。
萌芽、开花、结果,不仅仅能代表着树的一生,也能让孩子们看到生命的更迭,处于孩童阶段的他们,在乡村里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向日葵志愿队也愿借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的人,很多的团队投入到支教活动中去,给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让孩子们不缺“钙”,更加茁壮的成长。压花发现植物之美,休闲情趣,发动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艺术发展孩子。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一生的履历,就是“塞—罕—坝”三个字。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55年,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坚守——塞罕坝,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从荒漠变绿洲。他们——塞罕坝人,用激情和生命,浇筑了京城绿色屏障……实践队员在跟孩子们讲述植物保护环境的时候,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就骄傲的说出了塞罕坝,实践队员也积极准备了塞罕坝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绿色的意义、生态的意义,实践队员还借助自己对国家公园的现场实习知识,向孩子们介绍国家优秀的公园文化。林学专业的队员,将关于自然和生态的知识传递给同学们,希望能够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深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进行了普法教育,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少年智则国智,新一代的青少年代表着祖国明天的希望。无论是对于大国还是小家,孩子们都占据了非同一般的位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倾注以关怀和帮助。在本次支教活动,队员们在校园中尽心尽力,不仅仅了解到了处于农村的孩子们的求知欲,还看到了一个个活泼的、积极的、进取向上的小孩子。同样孩子们的腼腆、羞涩,对于新面孔的大哥哥大姐姐表现出的拘束,也会让我们心生暖意。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不会大声的热烈欢迎、不会课堂上的用于举手、不会勇于展现自己,但是他们在实践队员的努力交流,耐心相处下也敞开了心扉,女孩子会偷偷送给实践队员自己喜欢的手链,男孩子会在放学后问“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吗”。一句句暖心的话,一个个暖写的动作,都鼓舞了实践队员的斗志。实践队员们专心备课,尽可能多的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很准确、更新的知识,一次次更改ppt,一次次在小屋里进行组内试讲,结束后队员们互相提出建议,再次进行更正,再次试讲。在课堂上实践队员,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队员不仅仅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也看到了自己在活动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一次次的试讲更正也锻炼了实践队员的意志力,同样也能够让队员们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多方面观察,研究从而解决问题。七月的天,酷热难耐,汗水浸湿了衣物,支教的生活是艰辛的,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小队团结互助,生活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餐桌上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使我们共同进步,顺利完成学校交与我们的任务。鑫华小学是自然的,孩子们是憨厚淳朴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甜甜的问候,学生的热情像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抹去队员们心中的担忧,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很享受跟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孩子们用好奇和纯真的眼神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很想把一切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向日葵实践小队无时无刻不幸福着,无时无刻不努力着。本以为无人问津的课堂,确是被此起彼伏的“老师,这个是为什么呀?”充斥,孩子们的热情让实践队员们招架不住,一次次的提问也让队员的脸上充满笑容。那时的他们是求知若渴的,清澈的眼眸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一个个高举的小手代表着对队员们的喜爱。支教的时间也很短暂,向日葵志愿队做的也很有限,这次经历在每个队员们的心中都会埋下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图为实践队员讲述桃的一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浩杰 摄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同学们观看压花艺术相关视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悦 摄
图为孩子们的压花作品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秦诗雨 摄
图为抓拍实践队员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悦 摄影
图为最后一天小朋友的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驰铉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1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