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昌邑7月22日电(通讯员 姚嘉)2023年7月13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党委联合市文明办、团市委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及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北大落榜生交流队队员,走进柳疃丝绸博物馆开展“青假期·邑起来”主题教育活动。
图为老师傅为实践队员及小少先队员们展示丝绸制作过程。中国青年通讯员 姚嘉 供图
在中国历史上,丝绸一直是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制造的丝绸被称为“天下第一”。中国的丝绸业经历了数个阶段,包括原始部落的时代、战国时期和秦朝的统一、唐朝和宋朝的繁荣、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的衰败以及有了一次广泛的复兴,其中又以李蕙贞为代表,独创“缎机”,又称“取一梭作万梭”,大大提高了织造效率,丝绸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中国的丝绸业经验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丝绸生产国。
缂丝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的织造工具是一台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织造时,艺人坐在木机前,按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然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从老师傅口中得知他练习这门技艺已经几十年了,但犹不敢称技艺精湛,虽有自谦之意,但仍可见此技艺之繁杂,织造之精。
老师傅也为实践队员们讲解缂丝的工艺流程,其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通过其制作工艺的不同,传统缂丝可细分为四大类:“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和“引箔缂丝”。“本缂丝”质地较为厚实,作品高雅尊贵,适合于装饰点缀。“明缂丝”是雍容华贵,质地柔软,轻盈。“絽缂丝”质地柔软,间断图案,透气透光。“引箔缂丝”质地柔软,掺有特殊纸箔。
图为老师傅带领小少先队员体验丝绸织造工艺。中国青年通讯员 姚嘉 供图
图为老师傅带领实践队员体验丝绸织造工艺。中国青年通讯员 姚嘉 供图
讲解演示过后,老师傅手把手的带领实践队员及小少先队员们体验丝绸的织造工艺,让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之蕴意。
活动过后,老师傅告诉实践队员们中国有着5000年的丝绸文化,在此之间产生了珍贵的丝织技艺和不计其数的瑰丽的作品,可惜在历史洪流的冲刷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失去了传承,老师傅希望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宣传丝绸,把丝绸放到一种工艺、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地位去宣传。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才培养入手,加大对丝绸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在“非遗”保护中,“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要更加注重关怀继承人的自身发展,提高其知识技能和文化自觉,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使之后继有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璀璨的工艺。流传到现在的技艺越来越少,美好的东西不应该消失在这个机械流水线的现代社会里。传统工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发展的真实写照。
此次活动的目的便是,宣传和传承丝绸织造的传统技艺,三代共聚一堂,老一辈的老师傅更好的宣传了丝织文化,青年一代的实践队员们更好的了解了丝织工艺的制作流程,孩提时代的小少先队员们则启蒙了其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修复民艺生态,留存工艺匠心,守望文化乡愁。
图为老师傅制作丝绸。中国青年通讯员 姚嘉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8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