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汽院学子三下乡:红安将军县调研红安大布非遗文化有感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作者:邓良鹏

引言: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3年7月15日,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的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前往黄冈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对红安特色非遗文化进行调研。开展以“调研红安非遗文化,学习红安红色精神”为主题的调研学习活动。

在抵达七里坪长胜街,看着门口石砌的大门,大门正中心毅然刻着“长胜街“三字,看不尽头古香古色的街道,不禁让团队的成员感受那份浓郁的红安特色文化,而那红安非遗文化也像 “酒香不怕巷子深”似的,向着我们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招手欢迎。

图为追光者团队在长胜街门口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希 供图

迈入长胜街的大门,街道上尽是古香古色的特产,终于我们抵达第一个红安非遗文化——红安大布。我们团队来到红安大布非遗传承人黄珍兰女士所在地,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的大牌匾,随后我们进入室内,正式开始采访非遗传承人黄珍兰女士。

在访谈之中,我们得知红安大布制作工艺繁多,共有72道工序,对熟练掌握制作红安大布的手艺人来说,每日也最多织十来米布。另外,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红安大布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线下的售卖方式之外,红安大布非遗传承人黄珍兰女士还采用淘宝、抖音的方式线上宣传和售卖红安大布,年利润姨一年最低可达两三百万。

关于红安大布的历史,可和抗战时期的红军战士相联系,饱含浓厚的红色精神。当时还有 “最后一粒米,留给红军来充饥。最后一史布,留给战士做衣服”这一佳话,而这饱含着满满的红色精神也促使着红安大布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继续传承下来。当谈及红安大布的传承,黄珍兰女士饱含热情,她激情地说道:“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地,我从母亲传承下来,又传承给我儿子,这门手艺不能失传。”听着黄珍兰女士地话语,不禁让我们对非遗传承人地传承深深打动。

图为志愿者采访非遗传承人黄珍兰女士。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希 供图

而后,非遗传承人女士黄珍兰女士又邀请我们团队的一个人上手体验红安大布的制作过程,她给我们挑选了红安大布的单色织布机,织布机分为上下两个脚踏板,每踏一侧脚,则需要将梭伦丢到一侧,并用挂布器挂一次布面,在反复的替换中,就可以织出一匹红安大布。在相互交替的步伐,如妙曼的舞姿,不禁想到上下五千年绣娘们辛勤劳作的样子“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在抗战年代,红安大布也为红军战士们做下一件件厚实的衣服,甚至当时也是最时尚受欢迎的衣服。

图为非遗传承人黄珍兰女士为志愿者展示红安大布原料。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希 供图

在后续的采访中,非遗传承人黄珍兰女士为我们演示了更为复杂的双色交替的织布机,相比单色的织布机,双色织布机的脚踏板由两个变成了四个,看着木制的织布机在非遗传承人的舞步下,织布像翩翩起舞的舞者似的,一匹一匹的织成,不禁由衷感叹古人的智慧,在没有机器的时代,仅凭几块木板,几条布线就将一匹匹养家糊口的布料做出。

图为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同非遗产传承人黄珍兰女士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希 供图

总结:中国非物质遗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专属中国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学习传承和发展它们,好好保护好它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1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青岛科技大学赴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观察团:崇敬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7月13日-7月15日,青岛科技大学赴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观察团去往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走进革命烈士的故事,参观并领悟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以青科方式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华章。(一)抗战馆——英雄不朽…
模拟法庭进校园,让青春与法同行
为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普法作用,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法治教育。2023年7月17日下午,河北科技师范学…
寻访先进村镇,擎画振新蓝图
安徽学子三下乡:寻访先进村镇,擎画振新蓝图为感受先进乡村的魅力,寻找先进乡村的特点,发扬先进乡村的成功之路,进一步扩大先进乡村的数量。6.25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安徽…
湖北学子三下乡:“音”舞飞扬,“乐”享课堂
大学生网报京山7月28日电(通讯员夏予婷)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7…
暑期社会实践|情系校友,“芯”火相传—刘冰老师
暑期社会实践|情系校友,“芯”火相传—刘冰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情系校友、‘芯’火相传”团队寻访优秀校友,重温南航故事。校友刘冰接受了团队采访,向大家分享了许多成长…
武汉学子三下乡:趣味英语教学课:三下乡走进农村儿童的英语世界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8日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英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许多农村儿童很难接触到优质的英语教育。近日,一场名为“三下乡教小朋友趣味英语”的活…
下乡回忆之家访
岭南师范学院“曦望”社会实践队(通讯员李舒敏)之前在下乡养成了很好的生物钟,现在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会起床了,感觉这14天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今天在家里的沙发上吃龙眼的时候,不由得联想起了饭堂…
河北工业大学2023暑期社会实践系列奋梦续航第二站:感草原风情,探冰雪魅力
位于张家口张北县的中都是元代与大都(北京)、上都(开平)齐名的三都之一,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成为了皇室宗族巡幸避暑胜地。中都原始草原是至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草原,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为…
探索传统村落 了解文化底蕴
我们延路人社会实践队到达了青州市井塘古村,这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山东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村落。整个村落被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风格的村落,村…
系统谋划乡村建设,谱写振兴崭新篇章
7月15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砥砺黔兴,一路砼行”三下乡团队赴贵州省册亨县乡村振兴局,围绕如何“系统谋划乡村建设,谱写振兴崭新篇章”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在座谈会上,合肥工业大学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