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调研小组前往河南省洛阳市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洛阳地处古洛水北岸,不仅是我国八大古都之首,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由河洛文化开始,到十三个朝代的交替更迭,几千年的风雨给洛阳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痕迹。调研小组的同学们在洛阳感受这座千年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探讨留存于世的古建筑结构,熏陶着自我的文化修养。
走进隋唐洛阳城
北依邙山,南抵伊阙,东逾瀍河,西临涧水,洛水贯穿之地,坐落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曾经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隋唐洛阳城。隋唐两代,洛阳的都城人口达百万。自隋炀帝迁都,该城先后被称做东京、东都、洛阳宫、神都、西京,历经隋、唐、五代、北宋,跨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前后沿用530多年,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调研队的成员们在第一天就来到了隋唐国家遗址公园,在九州池畔走过,在应天门博物馆内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登上曾为洛阳最高建筑的天堂,在顶楼俯瞰整座洛阳城。
同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的建筑群,这几处景点距离颇近,调研队的成员们在登上九州池的城楼上便可远远看到在另一堵围墙之内的天堂。待到真正进入九州池内,便能看到一池池的荷花开的娇艳。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偶有一支绽放的荷花于绿叶中醒目地向人招手。她就好似那盛唐时期亭亭玉立的少女,清新脱俗、气质高雅,好像随时要吟诗一首。再深入池畔,便到了对岸,与九州池城楼隔池相望。天色沉沉,习习凉风刮过,调研队的成员感慨道,若不是时间有限,行程较紧,“真想在这个地方坐上一天呐”。
来到关林庙
除了隋唐时期的建筑群,调研队的成员们还来到了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的关林庙。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关林庙。关公被人们奉为“财神爷”,此处的关林庙也是香火不断,经常有香客前来上香,调研队的成员们也根据各自的信仰表示了对关公的尊敬。
在这座庙宇中有一奇景,即关林庙中财神殿后、春秋殿前有一棵主干呈螺旋式生长的旋生柏,和一棵干分三枝,如同刘关张三结义的样子的柏树,因其特别的样貌,被人们为趣称为“旋生柏”和“结义柏”。这个名称不止代表着这几棵柏树,更是人们对于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同心同力的兄弟情的赞扬。调研队的成员们也拜访了这两棵有名的柏树,并跟随讲解员一同了解了这座庙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
探访潞泽会馆
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两地商人集资所建,主要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是晋商文化的产物。整个古代建筑群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之一,在建筑设计和营造法式上集清代河南地方建筑技术之大成,是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代建筑杰出的典范,其建筑装饰艺术十分考究,木雕和石雕作品非常精美,堪称中原地区雕刻艺术宝库中一束光彩夺目的奇葩。
在调研的第三天,成员们一同来到了位于洛阳市新街南端的潞泽会馆。作为洛阳市内最大的一座清朝建筑群,成员们在馆内欣赏到了绝美的漏花窗、自清代始称的“雀替”以及清代的特色四方望柱。除此之外,成员们还在馆内体验了一把不同于现代的“避暑方式”,馆内特色鲜明的建筑让成员们好像穿越到了百年前,在一个普通的夏日完成自己的生活。
椽承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在5天时间内,走进了隋唐国家遗址公园,登上了应天门、定鼎门和丽景门,也领略了白马寺厚重的历史。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有的生活在边境城市,从未领略过古城的风光;有的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化都市,在金刚水泥的建筑中穿梭,却不知在祖国的一隅还有着一座满是平房的城市;还有的成员虽是洛阳本地人,却极少会抽出时间走入这些名胜古迹,去探访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曾经。而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团队的成员们一同走过洛阳的大街小巷,领略独属于古都的美丽,一同探讨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所能带给我们的力量。此行不仅让成员们看到了我们古代的建筑之美,更是加深了每个成员内心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并真诚地希望这份文化可以被弘扬光大,走出国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5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