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武汉7月12日电(通讯员 张墁)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调研分队于7月2日出发前往十三朝古都洛阳,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体验神都洛阳的千年文化。调研第二天,团队成员前往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通过参观古代遗物来了解学习古代礼制。 “天子驾六”是先秦时期车马礼制的一种规定,周天子级别的人物才有权在出行的时候坐六匹马拉的车。《逸礼·王度记》中记载:“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五经异义》《春秋公羊传》等文献中也有“天子驾六”的记载。不过《毛诗》有云:“天子至大夫同驾四,士驾二”,《周礼》有云:“四马为乘”。东汉末年郑玄以《周礼》《尚书》为依据,认为古制“天子驾四马”。文献记载的不一致使学者们很长时间内不知谁是谁非,“天子驾六”车马的考古发现,使这一谜团得到了解决。而洛阳的天子驾六博物馆的遗址是我国第一次以直观清晰的实物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天子驾六的发现也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
图为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遗址展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露佳 摄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个遗址性质的博物馆,也是一个专题性质的博物馆。天子驾六陪葬坑作为一个巨大的车马坑,团队成员在进入馆内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计算陪葬坑内的车马数量,经观察计算一共有26辆车,70匹马,它们呈东西两列摆放,这只浩浩荡荡的车队拱卫在“驾六”前后,如众星捧月般护卫着周天子。然而,遗址里有不少让团队成员疑惑的地方,因此,团队成员请教了博物馆里的党员讲解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讲解员首先讲到,该遗址能够如此整齐的摆列在此,车的位置是很容易固定的,但马却是很难如此严密整齐的排列,但仔细观察每匹马的骨骸,在头骨上都有一块大型鹅卵石,由此可知马匹都是在打晕后排列在此。随着讲解员的激光笔,队员的目光聚集到一块小遗骨,在聆听完讲解后队员得知,这是狗的遗骨,而在遗址里这样的遗骨有七块,排列不均,姿态各异,说明当时狗都是活埋。特别是遗址里有一处高于车身的骨骸,骨骸上还有一块鹅卵石,讲解员说到这是一只快要爬出陪葬坑的狗,在填埋时被发现并立即砸晕填埋,因此留下印记。向展馆内部走去,26 辆车大部分为一车两马或者一车四马,唯有西列 2 号为六马拉车。该车现存半个车轮及车底,车下有一狗。这一发现足以证明天子驾六的准确性。同行队员也随即提出疑问:“为什么天子的轿辇会落在最后面而不是居中呢,这样不是最危险吗?”通过讲解员的解答,队员们了解到该遗址长42.6米,东西宽7.4米,而天子驾六位于最后是因为后部分车队折回向前,否则该遗址会有80米长,而且六匹马的占地面积之大,所以选择在其之后折回,因此形成对称纵列的格局。讲解员再次指向一辆车厢,不同于其他方形车厢,这辆圆形车厢格外醒目,而圆形车厢多见于西戎民族,在此发现可见当时陆浑戎贵族与东周王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讲解员介绍天子驾六遗址。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晗嫣 摄时光荏苒,自郭店楚墓竹简被发现和公布以来,相继出现的重要考古和文物资料不断地震惊学术界。人们在欣喜阅读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上博竹书的时候,湖南里耶秦简、江苏九连敦战国古墓竹简、遂公祗、眉县系列青铜器、广西百色新石器时代大型石器加工场、济南大辛庄商代甲骨文等新发现接二连三地传来,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同这些发现一样,洛阳东周王陵“六马之驾”的发现,不仅让今人看见两千多年前的骏马嘶鸣,金戈铿锵,天子出行队伍威严气象,也促使考古学家思考学术史上的许多问题。随着洛阳东周王陵的进一步揭示,将越发显示出它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极其重要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5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