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村位于潍坊市寒亭区,乍看之下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可这里生产的木版年画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而闻名遐迩。8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山东省潍坊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颖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
杨家埠秉承潍坊市“文化立市”的方针,于1986年建立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旨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大观园的建成促进了杨家埠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的农村建设。大观园周围即是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村庄,内部又修建成古代集市院落的模样,园中有村,村中有园,互促互进,欣欣向荣。
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年画博物馆,馆内介绍了传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材料选用、制作流程、历史沿革。雕刻用的木版选用梨木主干,为了保证木版平整,只能使用基部未分支的部分,而染色用的颜料则是提取自植物,一般有红、黄、蓝、紫、黑等颜色。年画的制作贯穿一整年,从二月初六的“动木”(锯木材)开始,到腊月二十三的“辞灶”(祭拜灶神)为止。此外,对于杨家埠人来说,制作年画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仪式和传承,从明代开始兴起的各种家族式的年画作坊传承至今已有二十二代,七十多家,而杨颖伟老师正是杨氏的最近一代传人。
展厅中展示了多种多样题材的年画,包括神话传说图、童子图、美人图、花卉图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画的题材也在进行着更新,融入了更多新的时代特征。在2006年,杨颖伟老师将“奥运福娃”和木版年画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期许。
接着我们来到年画制作作坊,近距离观看了年画的雕刻和印染工艺,这里也是杨老师和其他几位大师的工作地点。杨老师向我们介绍,“画、刻、印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至少学习一年的时间,其中雕刻的工序更是复杂,不仅需要极其耐心,而且因为是在木材上雕刻,力气也必不可少。”
印制的工作是要将线稿拓到木版上,分别对应主线版和色板,依次上色使用,套色印刷,最终完成一幅年画。虽然看似简单,却少不了精细。我们了解到,除了印染,也有少部分年画是印出线稿后再用笔上色的。
而如今木版年画传承仍然面临着继承人不足的问题。从前杨家埠儿童九岁开始拜师学艺,“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上万”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多年来,杨老师和当地政府都一直积极传承和发扬这项传统技艺,渴望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魅力展现给更多人,可前景并不乐观,“现在虽然也有修学苑等项目让人们学习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但是大部分人只是注重体验过程,而不是打算以此为生。”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杨家埠村也建成了新农村特色4A级旅游景点,如今虽然已极少有人张贴年画,但杨家埠木版年画还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我们也希望会有更多人关注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只要多一分关注,就会拯救一项技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