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襄阳文化调研服务队顺利的完成了在襄阳的文化调研任务。三下乡活动本就是一个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一个有利活动。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都展示了自身的优秀能力,也认识到自身某些能力的不足并在这次活动中有所改善。尽管这次三下乡活动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带给我们的影响也随之结束。
在襄阳进行文化调研活动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考验,既要在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里进行调研,了解其环境,还要在调研文化时对其文化结构进行一定的了解并认真做好与当地市民和游客的交流的准备。无论是去哪个地方调研,我们都不能避免这些方面。
做好准备工作,采访,问卷都是对我们的极大挑战。虽然做过一些社会活动,但在这次调研活动时,我们有时仍不能把握好重点,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查。这次活动进行中,我们慢慢改善了这些问题,这也许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文化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无论谈论到什么内容,大抵是离不开这个话题。众所周知,襄阳是一座文化古城,作为各方必争之地,其文化地位与历史军事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走进襄阳城,文化气息仍然在钢铁水泥的包围下带给人一种安抚心灵的作用。无论是静静环绕襄阳城的古老城墙,还是被现代化气息包围的护城河,都是文化的溯源,它们无一例外的是历史与时光沉淀的瑰宝。但在与时间和科技的竞争下,它们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显得越来越不堪一击。离开襄阳市,来到一些文化景区,这种情况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无论是代表诸葛亮的古隆中,还是代表孟浩然的鹿门寺,都无法回到那辉煌的时代。徐庶庙早已衰败不堪,水镜庄也没有那原来的模样。在这个世界,文化好像是一个被无情抛弃的老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他始终没有科技的强大力量,只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慢慢衰败,无人知晓。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到:“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在文化的慢慢变迁中,悲剧随处可见,但我们为了那所谓的崇高,便让他们在悲剧中悲壮,在悲壮中消失吗?这个时代在变化,文化也在变化,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宝物,不允许让我们这样随意丢弃,不管不顾。走在诸葛孔明曾躬耕陇亩的田间小径,体会智慧源泉的点点滴滴;走在孟浩然曾吟遍优雅诗句的级级台阶,体验竹露滴清响的曼妙;走在水镜先生轻声授教的廊间,体验三国气息在襄阳的蔓延;踏上古老城墙,临城眺江,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是我们太过傲慢,还是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我们把那些本该随着我们一起的心灵净土抛在身后。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又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的万古湖山……”漫步于所谓文化代表的景区,看到的是满目苍夷的破坏和不合时宜的修缮,我们慢慢的记起那古老的文化,却无法真正去修复,无法尊重地去理解,去爱护。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在嘈杂的世界,周围弥漫着谎言和诱惑,那个名为文化的老人,只能孤独地端坐在孤高楼阙,不知所措。
手指间遗漏的是无可挽回的时光,再斑驳灿烂的光影也悄然逝去。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境,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我们,征服着我们,它们因深厚而沉默,在无人发觉的角落安抚着你,拯救着你,像默默无闻的英雄。这里,像是中国古老的传说,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一点点沾染着现代的气息,把自己融化在这番天地,随着一阵阵的云烟,飘散远去……
遇一座城,爱一座城。在襄阳城内怀抱历史,心忆文化,淡淡思绪的飞出,是对文化的哀叹。好在并非所有人都忘记了这座古老的文化之城,修缮,虽说可能是另一种破坏,但比让它们遗失在岁月的风化中要好得多。时光和文化在一次次的刀光剑影中争斗,只有在我们倾力守护下,文化这位老人才能显得不那么无能为力,才会收起那无可奈何的泪水。
在流光溢彩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多温柔,安慰你不知所措的心灵,从未消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