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光洒进校园,稚嫩的声音准时在八点涌入教室。
这,便是支教地特有的,对新一天到来的欢迎仪式。
已经习惯了在孩子们的吵闹声中开启新的一天,离开后早起,安安静静的却又变得怪异起来。幸福的回忆总是在这样怪异的安静中激荡……
“老师给我签个名!”“老师!老师!我也要!”
充满着惊喜的见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要我的签名。在上课之前,我写下了无数遍自己的名字送给了他们,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收下了几乎所有孩子的绘画作品。满载着,上课后收上来的孩子们的作品离开,再拿起,也轻飘飘地压在我的心上。
我的绘画课真的有用吗?或者说,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乐趣吗?不自信,是我上课的第一感觉,也是我接下来几节课的恐惧来源。
教育真的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呢: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美术课后送给我他们所画的画;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上课前跑到我旁边问今天画什么;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课间围在我身旁期待我今天带来的课程。恐惧的源头来自于孩子们的期待,克服恐惧的却也是孩子们的期待,那样的,纯真的热情。
支教两周或许并不能确切带来什么实际益处,无论是对于支教地的孩子们,还是对于自己。然而我想,孩子们在今后的成长中,或许还会记得,在哪年的暑假,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小老师,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教室,带来了一些新奇的美术课,在上课时好像还会紧张地忘了词,课堂纪律不好时会佯装生气地严肃起来,在课后却又忘了课堂上自己的不乖,开心的和自己开着玩笑,做着游戏,比起老师,更像是只大几岁的同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7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