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期待,奔赴一场与盛夏的约定;满怀不舍,期待下一次与山海的重逢。2023年7月11日,我随着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九、十连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服务队到达了目的地,开展了为期十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十三天的时间真的很短,短到我还没记清每个小朋友脸上的纯真笑容;短到我还没听清连队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朗朗诵读;短到我还没悟透连队干部的殷切嘱托……可是这一段时光虽然转瞬即逝,却照亮了我的整个夏天。风沙吹散指间的一丝一缕,那些盛夏里的美好,就这样成为记忆深处一段永恒的回忆。
初见乍欢喜,要追寻田野的星光
我仍记得,初见是漫天黄沙,安逸的楼房、朴素的面孔、烂漫的笑容,便是我对这片土地的全部印象。在来之前,我对于“南疆”“兵团农场”“基层连队”甚至是“三下乡”这些词汇都没有任何的了解,生疏至极。只是满怀期待地想要去看看那里的生活,想要去感受那里的日月星辰,想要去追寻心中的那一份光亮。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合照留念 高瑜聪摄
我和团队其他的成员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充实。在漫漫星空下,我们结伴而行,复盘着今日活动、讨论着明天规划,时不时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发出几阵爆笑,来为平常的夏夜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于虫鸣与青草的芬芳中,我们侃侃而谈今日碰到的趣事;于暗黄却温暖的灯光下,我们围坐在一起享受冰爽的甜瓜;在夏日晴空里,奔走于商家店铺里开展走访调研;融入到留守儿童中进行教育关爱,奔走于连队村户间开设普法宣传……我们希望为群众留下成果,期盼为孩子们点亮梦想,尽力为连队干部减轻压力。怀揣着这样的初心,我们奔跑在田野间,一直在路上。
历经千帆过,去成为想要的模样
作为团队宣传小组的负责人,从海报制作到新闻撰写,从流水账式的稿件到一字不易的文章,这些无一不见证着我的成长。风在迷茫中吹来了夏天,为了心中的希望、为了达到那个远方、为了成为想要成为的模样,少年借着微光不断成长。
图为姚若珺在进行投稿 蒋福才摄
在网上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模板,反复学习甚至能够背出几句,只为给自己的文稿润色;在各大网页上浏览翻阅,从头到尾一处都不放过,只为寻找投稿的邮箱;可是想将风沙里的努力绽放在高台之上又谈何容易。投稿邮箱很久都没有反馈,投稿要求每次都会不一样,图片尺寸每张都要修改……可是只有熬过这些痛苦的瞬间,团队成员的心血才不会白费,绿洲里的付出才会闪耀出明珠的光辉。更何况这场黄沙里的“征途”,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整个团队在相互鼓励、彼此扶持,共同奔向试炼终点的花开万里。为着这个终点,我们与星河为伴,与日月为友,度过这段披星戴月的时光,去拥抱更好的自己。
经历皆序章,是微光照亮的远方
如果要说起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感受到了青年的力量与意义,哪怕可能只是一些浅薄的启蒙,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场意义盛大的旅程。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农户们久经操劳的双手,干部们压力山大的白发……“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来投身基层,这里真的很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我依然深深记得十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吴功治语对我们语重心长的嘱托。这里需要青年,这里需要我们;我们青年人要有奔赴茫茫远方的热情,要有脚步丈量土地的责任,更要有微光照亮前路的勇气。不只是一支仅仅来了半个月的社会实践队伍,我们最终一定要和更多的有志青年一起,通力合作,彼此携手,用忠诚与热爱筑起沙海里的时代长城。
图为姚若珺在沙海老兵纪念馆感悟老兵精神 高依敏摄
历经千帆过,归来仍少年,我想这便是青春。离别是无奈的人生常态,但重逢更让人欣喜难耐。我坚信我与南疆的故事绝不会就此止步,在下一年的盛夏我们会再次用汗水与努力书写来日方长。也许于漫天黄沙里,也许于落日晚霞时,也许于安乐小城中我们定会再次遇见,相逢如故。
文字:姚若珺
来源:石河子大学
团队: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九十连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服务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1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