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赋能开化,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探索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开农林之源,化美乡之境”赴衢州开化独山村展开暑期实践。
据悉,7月-8月,实践队成员抵达开化独山村,对独山村风貌需提升的景观节点展开测绘测量,入户访谈,现状调研等工作,在充分的实地调研和对开化文化、自然资源等的深入挖掘后,对独山村村口景观节点进行规划设计,力求用专业所长,以艺术点亮乡村。
图为实践队进行当地文化学习。 李雯潇 摄
独山村位于开化重要的马金溪诗画旅游带地处,毗邻205国道的关键位置,更是根宫佛国和花牵谷各个景区相通的必经之路。作为开化国家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为空间上的重要链接,独山村在开化县规划中需发挥城市化示范村作用,打造特色景观以提高场地利用率、美观度。在独山村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小组成员对独山村村口景观节点进行了现场调研及测量等勘察工作,深入村民生活,收集群众意见,对独山村文化深入考察,并做好现场数据、照片、视频等记录,对独山村村口景观节点有了初步的分析结果。
经过调研,实践团总结分析出现有场地存在风貌不佳,空间利用不足,古树保护不重视等问题,需要对其部分重要的节点进行改造翻新。
图为实践队开展测量测绘工作。李雯潇 摄
7月16日,实践小组返校进行方案设计工作,由朱铨、张孟镇二位指导老师主持,展开了对开化独山村景村口地块的方案研讨会。在二位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小组成员对独山村村口景观节点进行了科学详实的现状分析,紧抓开化县未来发展国家公园城市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立足开化实际,从独山村村民作为利益主体出发,以开化县特色生态资源为切入点,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对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深化。
通过居民对场地需求的了解和政策的落实,实践团对场地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希望场地未来能够在独山村“运动休闲空间”,是一处即停即走的村边公园,作为“绿色农场”,是一片寒耕暑耘的造梦园,作为“公共场景”,是一组融景与情的民俗风情。并在场地内以重新设计道路关系、植物再造、确定场地的主题及核心元素、改造鸭棚和农田空间、鼓励居民参与场地管理和社会活动五大策略,重构空间结构,利用不同的场景打造不一样的活动体验。
图为实践队开展方案研讨会。 李雯潇 摄
8月4日,本次景观改造实践阶段性成果展示汇报会在衢州市开化县交通运输局举办。开化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应敏、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蔡碧凡,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李健、肖胜和、吴剑等师生代表和项目施工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实践团提出要依托独山村绿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更新基础设施硬件,激活传统的乡村沉睡资源,融合在地美学生活要素,建立“运动休闲+绿色农场+公共场景”赋能乡村振兴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改造模式,对独山村景观节点提升改造的定位、效果、效益进行详细汇报。应敏总工程师等在认真听取了各实践团队设计方案后,对同学们的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各位评审围绕方案的可落地性、可观性、可用性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后续的方案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为实践队在开化交通运输局进行方案汇报。 施敏 摄
艺术赋能乡村,美学引领生活,要将村民生活与乡村聚落美学价值融入公共空间设计中,将生活美学带入到乡村的千家万户,将设计图绘在乡村大地上。今日之开化,行进在国家公园城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上,不断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宜业,通过绿水青山与民俗文化、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打开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践团成员们更希望以实践出真知,借助专业知识,将所学、所长投入到建设和美乡村的事业中,将自身价值与广大乡村命运紧密相连。
图为实践队在独山村的合照。 李雯潇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4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