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支教第五天,全体成员冒着瓢泼大雨,前往阳新布贴文化馆进行参观和体验。从孔老师的话语中,支教老师了解到,布贴是古时农家妇女为缝补破旧的衣服而自发发明的。
在那个物力维艰的年代,劳动妇女很珍惜手中的资源,只要手中有多余的布头,她们都会留着,为小宝宝缝制布贴衣物、抱裙,涎兜等,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
就这样,传统人文图饰通过布贴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它们的题材贴近社会生活,反映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现状。由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脆弱性和封闭性,人们难以抵御天灾人祸,所以一般会采取象征式的造型,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例如:一凤(凤呈祥),一鱼(鱼献宝)。古老稚拙的造型便是劳动人民生命力的象征!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布贴的主要用途已由实用转向装饰。市场上的刺绣布贴大多以可爱卡通或者是个性徽章为主,满足了人们追求时尚的需要。此外,布贴不再仅限于衣物装饰,部分热爱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士会将它们装裱起来,摆在家中,以便观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另一种面貌走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发挥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通过学习布贴,支教队员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认识到当今生活的可贵。
如何让这份勤俭节约的精神流传下来,是时代交给每个人的课题。
文化的载体可以是物质,但文化的内核必须是精神。当今世界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可各国依然在为争夺新的资源相互较量。如何发挥传承好中国勤俭节约的“布贴”精神,不仅关系我国的绿色发展,更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的力量似雨水般微薄,但涓滴之水终可汇成江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触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里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8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