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文物前世今生,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兵马俑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纪实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兵马俑守护者”实践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距今两千多年前,大秦的军队正是唱着这首战歌《秦风》,气势雄浑,统一华夏大地。中华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建立,秦代的国家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1974年的一束光,唤醒了这支沉睡的威武之师,尽管光彩照人的颜色在岁月的磨砺和出土后的加速老化中消失殆尽,但这些兵马俑仍然栩栩如生、恍若在世,他们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两千多年来,黄土虽然将他们掩埋,时光却未将他们遗忘,自此,我们能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探寻兵马俑的前世今生。

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领略兵马俑的迷人魅力,探索兵马俑文创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西安理工大学“兵马俑守护者”社会实践小队,携手聚盛禾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学习了解了兵马俑铜车马的制作技艺、历史渊源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结合现代技艺,为兵马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提供创新和个性化的思路。

铜车马看秦文化

铜车马一号车1:1复原件

为了深入了解铜车马的制作工艺流程,怀着满心期待和好奇,实践队前往聚盛禾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王振平老师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铜车马制作工艺,大家慢慢开始了解这项蕴含着复杂黑科技与匠心工艺的古老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制作出来的铜车马,还原度之高令人惊叹,展现着匠人们的卓越技艺以及对工艺的执着追求。

铜车马一号车复原件细节图

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学习、踊跃发言,王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从铜件的锻造到部件的雕琢,从铜马神态的塑造到整体彩绘的加工,每一步工艺都充满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

实践队探讨交流

铜车马不仅是一件美丽的工艺品,更代表着秦文化的丰富内涵。1980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二分之一比例制作。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被誉为“青铜之冠”。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马车,它们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秦始皇陵铜车马仿制匠人王振平而言,仿制铜车马是一项技术活,同时也是一个“情怀”活,通过各种技术,在实践中揭秘千年前的“黑科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铜车马仿制匠人王振平展示缩小版铜车马局部细节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八千兵马穿越时空,威风凛凛,严阵以待。远远望去,仍能看见秦始皇“带甲百万余,车千乘,骑万匹”的威武。三个兵马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如果全部发掘可出土陶质兵马俑近8000件,战车百余乘。这些兵马俑形体高大,同真人真马大小相同,并且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跪射俑、将军俑、军吏俑、铠甲俑、武士俑、六射俑、骑士俑、御手俑等等,个个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血性十足。手持剑、矛、弩、箭,讲述着的帝国的兴衰。

实践队参观组装车间

秦始皇陵区出土的两匹驷马青铜车(孙老师表示,考古学者们研究论证,这两组马车为祭祀天神之用,并非是始皇帝的座驾),可能是秦国时期最为豪华的座驾之一,也可能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典故的出处。实践队此行,深入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从铜车马制作技术中感受到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实践队观赏焊接细节

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队员们也分享了自己对当下兵马俑文创市场的一些看法。他倾听着我们的观点,鼓励我们勇于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践行文化传承使命

团队还前往三口井艺术馆进行参观调研,继续深入探寻文物前世今生。翻开一本本书籍,队员们慢慢掀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以兵马俑为线索,梳理秦人历史,认识沉寂的文明,眼前仿佛能看见复活的军团正在上演着一首波澜壮阔而悲情的大秦史诗。

实践队对兵马俑文创周边市场进行实地调研

同时,在三口井艺术馆还能看见许多各式各样的兵马俑周边产品。在针对兵马俑文创市场的调研中,细心的实践小队成员们发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现象:市场中的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大多数文创产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相比之下,王老师的铜车马工艺展现出了匠心工艺和匠人精神,它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秦文化元素,还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文创产品应有的魅力。

秦文化不仅仅是兵马俑,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

陕西临潼的秦文化文旅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都能深度体验秦文化的特有魅力。秦代作为封建大一统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完整的国家体系行政体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对中国后世影响巨大。客观公正的看待秦文化的历史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秦文化,是临潼文旅内在深刻的价值所在。

实践队与兵马俑发现人杨高建老先生交流并合影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兵马俑守护者“实践小队意识到,在众人未曾关注的小领域里,还有许多人默默地为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做着努力,他们坚持着、坚守着。团队学习了铜车马制作工艺,了解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把握了兵马俑文创市场现状。调研结束后,实践小队成员表示,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文创市场的改革中,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意的设计,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回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辈们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为进一步提高当代青年对红色足迹,红色精神的了解……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探访革命圣地,回味红色经典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寻找先烈的革命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5日,“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了山东省邹平市的……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峥嵘岁月豫西忆 英雄精神绽光芒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不忘烈士洒热血,传承基因弘精神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缅怀革命英烈,铭记历史使命

青山埋忠骨,素菊慰英魂。烈士伟绩,百代流芳。为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7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来到邓州市烈士陵园,开展……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聆听前辈的教诲
6月20日下午,为更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与红色精神,探忆裕农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前往校史馆去采访邱春正老师。86岁高龄的邱春正老教师在这样的耄耋之年本应含饸弄孙、颐养天年,但邱春正却以自己的方式发挥余热。…
构建四色模型新模式,开启红旅研学新篇章 ——沂心筑梦实践团走访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中心
为探索助力红色老区发展的四色模型进行的可能性,助力后疫情时代老区持续发展,山东理工大学沂心筑梦实践团在7月29日上午走访了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中心,团队对该中心的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采访了…
倾听红色故事,传承爱国情怀
倾听红色故事,传承爱国情怀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6日电(通讯员王英浩)百载风云荡人心,千秋伟业催人进。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精神和价值。为了传承和弘…
多元发展葡萄产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2月发布的《中…
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敬老院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于是,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上,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
听柳腔,寻传统
柳腔艺术作为我国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一直备受观众的喜爱。为了深入了解柳腔艺术的魅力,实践队伍选择前往柳腔艺术中心,与艺术家们近距离接触,并观看他们的精湛演…
倾听先烈事迹,传承爱国情怀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革命先辈的英雄徽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英浩供图倾听先烈事迹,传承爱国情怀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0日电(通讯员王英浩)百载风云荡人心,千秋伟业催人进。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
关爱空巢老人,走进滁州琅琊社区
中国青年网滁州8月5日电(通讯员张国泰)为了解空巢老人,关爱空巢老人,6月17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三下乡”赴滁州琅琊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小分队4名同学在组长王刘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
稻花香里说丰年,红色精神存心间
8月6日,青岛科技大学“访北国江城,续红色血脉”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杨靖宇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西江镇贡米小镇参观学习,领略红色吉林与绿色吉林。上午,队员们来到杨靖宇革命烈士纪念馆。1940年2月23日,由…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传递梦想5
7月12日,上午的课堂时间,志愿者们继续进行了数学和语文以及英语的教学。根据前几天的教学进展,我们调整了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加注重复习和讲解难点。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解答问题,并帮助他们加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