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刻领悟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深度挖掘金寨革命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深入探索金寨“三个十万”的故事。2023年7月27日至7月30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将军故里,沿红途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探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
“在革命年代,十万金寨英雄儿女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为修建水库,十万亩良田被淹没;十万金寨人民在几乎没有经济补偿的情况下,移居深山、奉献家园……”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追随着红色足迹,实践团队依次走进了金寨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红军纪念园、立夏节起义旧址。金寨县的革命历史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卷,在团队师生面前徐徐铺陈开来。虽然革命炮火已经远去,但团队仍然可以从现存的图文、雕塑、遗物中感受到红军波澜壮阔的建军里程和光辉灿烂的革命成就。驻足于烈士碑文前,团队成员们不仅见证着属于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时刻,也见证着他们用鲜血绘就的壮丽革命史诗。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及成员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王雪 摄
以历史为引,讲述革命故事
为了进一步探索金寨革命史和“三个十万”故事,实践团队来到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对金寨县档案馆副馆长郑贤杰与退休返聘干部胡本昌进行访谈,胡主任从金寨革命史的起源与发展、金寨人民的“红色”本性等方面从宏观视角将金寨的整体形象呈现出来,并着重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金寨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与两源两地的由来。在提及金寨的发展历程时,胡主任向团队阐述了“三个十万”的深刻内涵和金寨人民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会后,郑馆长和胡主任赠书寄语团队成员:“要学好专业知识,要沉下心来做研究,并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图为胡主任为实践团成员赠送金寨革命史相关书籍。黄蕾 摄
走红色之路,探寻发展机遇
“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丁埠村做了很多努力。”安徽省委宣传部驻丁埠村第一书记单兆伟在座谈会上强调。一杯满怀革命故事的特色“丁埠1929”纯粮酒,一座蕴含红色印记的“丝绸小镇”,一款深藏革命文化的“立夏源”农特产品,无不印证着单书记的话。丁埠村的红色元素不断丰富,红色底片更加明亮,乡村振兴的红色底蕴也日趋深厚。同样,大湾村的红旅之路,精彩纷呈。茶旅融合、红旅融合的发展把红色资源的能量充分释放,托举起了大湾村的乡村振兴之梦。大湾村汪建国主任强调,未来会力争将大湾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让“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之路越走越敞亮。
图为安徽省委宣传部驻丁埠村第一书记单兆伟同实践团成员开展座谈会。黄蕾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丁埠村“丝绸小镇”特色文创产品。周箬昭 摄
悟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习总书记告诫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是老一辈的人用热血换来的江山,要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丁埠村村民说道。一座座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一块块被保护的遗址,一条条粘贴的红色标语……亦无不在彰显着我们所传承的红色精神。当团队成员采访到了熊挺将军的后人丁女士时,提及熊挺将军的那段峥嵘岁月,她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丁女士对成员说道:“无论在哪个年代,每个人都应该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家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让团队成员备受鼓舞。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沈冉 摄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李才华教授说:“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史教育的文化根基、天然载体和不竭源泉。要切实把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开展座谈会、采访将军后人及村民等方式,深入调研了金寨革命历程,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助推金寨“三个十万”故事的传播。实践团成员沈冉在行程结束后感叹道:“虽然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金寨的红色精神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更好地展现青春力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图为实践团队师生合照。王美玉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7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