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研团成员王依桐参观了邯郸磁县磁州窑博物馆,并查阅馆内相关文献书籍,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磁州窑的发展历程。本篇主要从遗址的分布位置及探寻邯郸地区的人地关系。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体系,其中心窑场分布于今河北南部磁县、蜂峰境内漳河、阳河流域,目前已发现有漳河流域的观台、冶子、观兵台、东艾口、申家庄、南莲花、荣花寨、白土、青碗窑、北贾璧;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临水、富田、二里沟、河村、义井、靳范庄,共17处古窑址。
经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邯郸产生磁州窑的原因,邯郸位于河北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多丘陵。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东西向河流(滏阳河),观上图,几个窑址分布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邯郸地质以黄土、冲积层、河漫滩为主,黄土风化产生的松软颗粒物本不占优势,但滏阳河、漳河两条河流及东武仕、岳城两个水库的流水沉积作用使土壤颗粒变黏变细,逐渐形成优质的黏土。优质的陶土通常富含粘土和其他矿物质,能够使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具有适当的收缩率和坚固性。从更细的来看,漳、滏流域之所以能从北朝或者更早的时期烧制瓷器,根本原因是“大青土”大青土广泛分布于艾口向斜、申家庄向斜、都党向斜、白土向斜、贾璧向斜、和村至彭城向斜等含煤向斜构造边缘,南起观台,北经都党、苏村、彭城正西,直到拨剑、和村一带都有出露,且藏量有上千万吨,成为磁州窑长期使用的传统原料。当地还产有用于黑绘颜料的“斑花石”(高铁粘土岩),有用于白釉黑釉原料的“釉土”(原生黄土),有用于粉饰胎体的白化妆土(白碱)。正因为有这些发展才有了磁州窑繁盛的烧制业,才使磁州窑的窑工们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白地黑花(铁绣花)和剔、刻、划花等装饰风格。
加上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矿产资源丰富,土质也多含硅,土壤类型多含有高岭土、石英等,这些矿物质赋予瓷器耐热、耐候性和较高的透明度。这些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手艺人和工匠聚集从事陶瓷生产,推动了当地人口的聚集。邯郸地处暖温带过渡到温带的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在12-15度之间,适宜陶器的烧制。而且邯郸地降水量适中,分布均匀,空气湿度较高区,有利于窑炉的建造和烧制过程中的湿润处理,提高了烧制陶器的成功率。
此外,邯郸位于黄河流域,交通便利,方便磁州窑的产品运输与销售。同时,邯郸地区周边是农业发达区域,农民的副业中有制陶业的传统,为磁州窑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支持,而磁州窑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交流和市场需求方面,磁州窑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的日常用陶需求,还向其他地区输出,成为当时的主要陶瓷交流中心。窑址的分布也反映了当时的商贸路线和交通要道,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2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