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擎举“四千四万”新伟力,奏响“千企万业”进行曲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 作者:沈诗悦 徐俊杰 司芸浩 平平 马文欣 樊思雯

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刻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把牢创新创业发展航向,用心感悟先辈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伟大创新精神,7月7日至7月31日,无锡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潮前迸发”实践小分队开展“四千四万”溯源活动,团队赴无锡、镇江、扬州三地开展实践,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研、现场宣讲、户外实践等方式,旨在让广大群众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四千四万”精神。

穷则思变,奋力开源

“一个月过年,一个月种田,十个月赚钱。”上世纪80年代,县委县政府这样号召。敢闯敢试的同志们走出家门,乘上载有他们创业梦想的绿皮火车深入全国各地、走遍大江南北。是火车见证了“四千四万”精神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它帮助扬中人民实现了 “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创新理念。为追随“四千四万”精神的时代印记,“潮前迸发”实践小分队第一站来到了镇江市的“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一张张车票,一份份合同,一枚枚奖章仿若带领团队成员穿越了悠长的历史隧道,回到了那个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八十年代,和王禄宝、曹宏友一起打地铺、跑外业,与其他商行企业挥斥方遒、扬青年意气,共创“万元户”的时代伟绩!随后,队员们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询问“四千四万”精神往事。团队成员表示,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会用心继承和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心感悟先辈敢为人先的伟大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团队成员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勇担科研重任,不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的核心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为早日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向友好村村民询问有关“四千四万”精神的往事

勇立潮头,奋楫者先

“一声春雷响,敢为天下先”半个多世纪前,无锡市锡山区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社队企业之一——“春雷造船厂”。是它叩响了无锡乡镇企业的大门,带领无数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走向时代潮头;也是它孕育出了“四千四万”精神,见证着它从萌芽走向新时代新征程,继而逐渐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循着“春雷”之响,“潮前迸发”小分队第二站来到了无锡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探寻“四千四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云林生态体育公园进行采访调研,以海报与数字传媒相结合的形式向大众多维度宣讲“四千四万”精神。团队成员切实立足新“四千四万”精神,在宣传过程中讲好“乡企”故事,融会贯通、守正创新。通过本站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切感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定准新坐标,吹响新号角,在科研竞赛上主动领跑,更要勇担重任、敢闯敢拼,将“四千四万”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打牢坚实的精神支柱!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参观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认真聆听讲解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录制“四千四万”精神宣传视频

图为实践队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群众对“四千四万”精神的了解情况

饮水思源,奋发向前

“精心从业、诚信为本、创新求实”上世纪40年代末,江苏省水利勘测队伍初见雏形,并秉持着这样的企业精神不断纵深发展,以70余年风雨,铸就了今天江苏水利的辉煌成就。为进一步深挖细悟“四千四万”精神,“潮前迸发”实践小分队第三站来到了扬州的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亲历实践、走访调研,利用老式水准仪“跑外业”,体会测绘前辈们定点测距的不易;深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挖掘其与“四千四万”精神的内核联系,并开展 “四千四万”精神赓续专题讲座,讲述“四千四万”精神的发展史与革新史,感召大家学习新“四千四万”精神。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新“四千四万”精神给公司带来的正向动力与水利精神相互融合的促进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在江苏省工勘院开展“四千四万”精神宣讲活动

图为江苏省工勘院副院长向实践队员讲解勘测院如何运用“四千四万”精神帮助企业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在江苏省工勘院副院长的指导下学习操作企业测绘仪器

青年的成长,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四千四万”精神,作为时代之栋梁,青年最是应当“吃水不忘挖井人”,赓续坚韧不拔之志、勇挑求实创新之梁,以青春之名在荆棘丛生的征途中实现人生蜕变,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放飞青春理想,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习楷模之精神、应时代之变迁、擎万千之伟力、赴漫漫之征途!

图为实践队员在镇江市“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内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8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社会实践队:外出宣传
2023年7月11日,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成员在硇洲岛镇上进行了国家政策宣传,向当地进行了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为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带来学习的可能。国家助学贷款是党…
翰墨飘香,温暖童年||“熠童’’筑梦小分队书法培训
书法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中一枝独秀,长盛不衰。为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规范汉字书写,激发留守儿童学习书法的热情。2023年7月22日,“熠童”筑梦小分队联合社区特…
《小小的我》心理健康课心得——伴我同行社会实践队
今天的感觉很奇妙,在上课前一直担心害怕自己上不好课程内容,害怕自己不能控制好课堂纪律,但当我站在讲台开始上课时,这种焦虑和害怕的感觉就消失了。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害怕,可能…
西科学子:感悟延安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感悟延安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机会参与到三下乡延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和骄傲。三下乡延安的实践活动分为三个…
“伴我同行”7月10日调研组心得
7月10日,调研组进行组内会议开展。首先组长对第一次访谈进行工作安排,其中安排了三名成员前往采访对象家中。此外,在第一次访谈之前,我们调研组已经将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等材料打印好,并且也查阅过与调…
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社会实践队:科学教学
2023年7月16日,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社会实践队成员对其展开了科学课实验课,生动有趣的实验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每个人都踊跃报名参与其中。科学课可以促进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总结报告
2023年7月7日星期五听党指挥、勇担大责、艰苦奋斗、实事求是。1947年的仲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在安徽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历经沧桑巨变。为重…
拜访老年人,体悟低碳生活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有幸拜访了一些老年人,了解并体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其中,我特别关注了他们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和实践。这不仅让我对低碳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老年人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环境美,人心齐,孟家台再登高梯
环境美,人心齐,孟家台再登高梯结合学院特色,本次实践以“行走壮美中国,聚焦广袤乡村,探问文化故事,赋能乡村振兴”为宗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振兴案例,实地调研,感受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以一…
传承非遗瑰宝,延续时代文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传统文化,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西方语学院“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三下乡实践团队于8月3日参观了吉林市水师营博物馆与吉林市满族博物馆。8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