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合肥学院三下乡:悠悠千古香,情在此香草

来源: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作者:吕新宇 付博宇 何

为了解寿州非遗,传承楚都古韵,弘扬寿州新风,8月3日,合肥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重点团队——寿州文旅融创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报恩寺街,对香草技艺传承人郑以禄进行了采访,并在寿县首届“寿州工匠”李芬芬的指导下学习了端午节香包的手工制作。

团队与寿州香草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合照

有句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寿州香草的气味也不怕“巷子深”,可称为香飘万里。进入报恩寺街,清和绘影的队员们就都开始嗅到了幽幽清香,沁人心脾,且引人遐想。除此之外,寿州香草工艺品的制作也颇让人惊喜。队员们迈进郑氏寿州香草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设计新颖的香囊。再向前走,几排刺绣精美的团扇列在柜台之上,团扇绣的无论是孔雀、熊猫等动物,还是梅花、竹子等植物,皆栩栩如生。然后往左回头,工艺精湛的手包挂于墙上,色彩缤纷。在旁边,还能看到店员细致的制作香囊过程,手艺极其巧妙。总之,在这里不仅满足了人的嗅觉之欲,还让人眼花缭乱。

寿州香草成品展示

寿州香草是故乡的“香草”。《凤台县志·食货志》记载:“江蓠,土人谓之离乡草,惟报恩寺后产之。或种以为业,十月布子,四月而刈,为煮之,纳诸坎,蹈以出汁,经宿而暴之,气类苏荏,妇女以渍油膏发,远方多来售之者。其草出境乃香,故谓之离乡草云。”据说它远离故土,其香益浓,游子佩带于其身可免思乡之苦。这是寿州香草又名“离香(乡)草”的真正原因。郑以禄十几年前离开故乡时,外婆给他收拾的行李放了一些“香草”,并叮嘱“想家了,就拿出来闻一闻”。当闻到如此亲切的味道,就让他神回故里,仿佛仍在故乡。香草在,故乡在,这也是他已七十八高龄,仍始终坚持香草的原因。

寿州香草不像世上公认的四大顶级香料沉香、麝香、檀香、龙涎香,让人感觉如高居庙堂、附庸雅士、触不可及,而是犹如东邻女伴、村歌社鼓、和蔼可亲。第一次闻它,会感觉清香无邪,直达心扉,绵延不绝,聚神安心。它生长于寿州古城东隅报恩寺周边的郑家庄,现为寿春镇东园村,总种植面积约四十亩。郑以禄说,种植超过此范围十多米之外,香草就会由空心变成实心了,且全无香味,因此,绝不可异地种植。曾有好事者偷草盗土回去种植也徒劳无益。寿州香草守护着此地,为人们避瘟除秽、安神醒脑、驱蚊防虫。

香草虽是寿州独有的传统绿色香薰植物,但在六七十年代,受到外来化工香薰、香料的冲击,香草几乎没有了销售市场,以至于种植、生产都已近消失,连老祖宗以前留的窖池都不见了踪影。甚至在“文革”时期,香草被列为“资产阶级毒草”,不准耕种。但郑以禄冒着重重危险,在自家院里偷偷种植,凭借幼年起先辈的耳濡目染、口授心传,对香草的习性了然于胸,对耕种到收割及一系列复杂加工技艺过程的娴熟,重新建造了香草窖池,保护了香草的种植及制作技艺,保存了香草种子的“星星之火”。

在店的内室,李芬芬精心准备了做端午香囊的各种材料,不同的面料、香草包,还有一些缝纫工具,如针线、剪刀等。并且还准备了一个香囊的模板。因队员们都是初学者,本需队员个人剪裁和缝制的的布料也被剪好,用针线固定在一起,并保证了四周留有一段便于香料的添加开口。队员们在李芬芬的指导下,有序地穿针引线、打结、缝固提绳、加入香料、封固缝口。最后,队员们都完成了香囊的制作,将香囊修整,竟然还没有无多余线头。

李芬芬指导团队成员制作寿州香草画面

在做香囊的过程中,李芬芬说,她在平时会开展手工制作课程,帮助社区辖区内低收入女性、无收入女性、残疾人及儿童群体。并且目前通过国家的特色扶贫产业的扶持,香草在本地形成了特色产业,但尚未形成规模市场。手工制品可以在家自己生产,产品可以通过当地交易市场或通过特色宣传渠道流通国内外。但当地有不少女性因为家庭坏境和自身思想束缚,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创造就业意识。她希望通过活动让她们学习技术,提升创业意识,来发展自身。并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还有儿童,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发展。这些是以香草为桥梁的活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帮助着当地人民。

制作寿州香草画面

虽寿州香草传统制作技艺已入选淮南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寿州香草的传播并不深远,仍有许多年轻人对此不了解,甚至包括当地年轻人。所以将传统制作技艺弘扬下去,使之绵延不绝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把香草不离不弃,弘扬香草文化,努力让寿州香草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特产,让回家的游子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都能带着故乡的情结和异地的芳香归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2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巢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佳俊摄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5日电(通讯员孙燕)6月29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宫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在街……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生活

中国青巢院年网巢湖7月4日电(通讯员孙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学工程院组建赴滁州市凤阳县乡村振兴实践团。自2023年6月29日起,团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根植沃土,情系三农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日电(通讯员王佳俊)“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月1日,巢湖学院“乡意浓浓志愿服务小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农,奏响美丽乡村赞歌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知农爱农,助农兴农

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通讯员周宇)以“农”为基,助“农”前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认识了解,6月29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助农乡村振兴团来到凤阳县官塘小镇了解农产……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城乡发展共进步,乡村振兴在心中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7日电(通讯员孙燕)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实事。202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助农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为……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助“农”源于心,兴“农”源于行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为官40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流离半生,九死一生。屡遭挫折的苏轼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的阴暗、卑鄙和险恶。他深感人生如梦:“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孤寂迷茫时,他也曾萌生退隐之念:“我…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欧阳修十分赏识苏轼的才能,每次苏轼有了新作品,欧阳修立马“点赞转发评论”。有了文豪欧阳修背书,苏轼飞速涨粉,很快成了京师顶流。然而,就在苏轼名声大噪时,家乡传来消息,他的母亲程氏病故,他离开京…
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
北宋景祐三年(1037),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民间传说,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忽然离奇地花草凋零。后世便因此流传下一句民谣“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意思是说苏家三父子用尽了眉山…
合肥学院三下乡:品舌尖美味,传豆腐技艺
为深入挖掘寿县文化旅游潜力,突破旅游发展中的阻碍,调查研究寿县历史文化、当地特色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8月4日中午两点,合肥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寿州文旅融创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南…
合肥学院三下乡:怀鸿鹄之志,扬非遗新风
大救驾为传承楚都遗韵,弘扬寿州新风,感受非遗文化的时代魅力,8月6日,合肥学院“三下乡”寿州文旅融创团队来到安徽省寿县春申府食品有限公司,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对“大救驾”制作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朱…
合肥学院三下乡:弦耕不辍,铸就非遗瑰宝
楚人好乐。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楚人能歌善舞,且蔚然成风。上至楚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崇尚音乐舞蹈。寿州锣鼓便是楚文化千百年历史长廊上那璀璨的瑰宝。作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寿州…
红色古迹考察队探寻青岛党史记忆——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
探访红色古迹,传承红色精神党的历史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人民拼搏奋斗的血泪史。为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古迹考察实践队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进行了主题为“探访红色古迹,传承红…
徐州医科大学三下乡:爱在夕阳,智享生活
为有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增强老年群体对养老诈骗的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老年人利益,2023年7月5日,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青春助老送健康,守护最美夕阳红”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大学生智慧助…
“启仰”社会实践团队个人总结
柯镇桂/文本次“启仰”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2023年7月8日于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中塘村在廉江市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展开了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致力于发掘乡村故事、乡村文化并加以宣传,使当地的文化、…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民族舞蹈进乡村,乡村振兴共奋进
中国青年网安陆8月19日电(通讯员黄莺)岁月泼墨,坠下繁花,盛开的是中华五千年来孕育的优秀文化。我们头顶苍穹,脚踏神舟,时序轮转,丹心永固。为了能让当地学生领略民族舞的独特魅力,结合当地的乡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