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合肥学院三下乡:品舌尖美味,传豆腐技艺

来源: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作者:吕新宇 付博宇 何

为深入挖掘寿县文化旅游潜力,突破旅游发展中的阻碍,调查研究寿县历史文化、当地特色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8月4日中午两点,合肥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寿州文旅融创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豆腐村胡大泉非遗豆腐坊对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胡学兵大儿子胡志东进行了采访。

团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志东合照

正午两点,烈日炎炎,刚进豆腐坊,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靠墙的两边都堆了一大堆大豆。胡志东身穿黑色背心,下着一短裤,脚蹬胶脚,和母亲一起开始了下午豆腐的制作。首先,大豆选取的是八公山乡蜘蛛湖、寿西湖的优质黄大豆,在选料时还仔细地将大豆中的烂、坏、瘪豆一一拣出;其次是浸泡,因科技的进步,在以前是挑来大泉泉水进行浸泡,而现在则可以直接打开水龙头,但浸泡时间仍是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来决定的;然后是磨浆,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泉水,用机器研磨成浆汁。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细致的囗感,胡志东在入缸处放一过滤,去除杂质;再然后在煮浆时,将生豆浆放入土灶大铁锅里高温烧煮,并随时观察锅里豆浆表面色泽变化情况,添加杀沫剂消除泡沫,这时,胡志东还盛了一大碗豆浆给队员们品尝。这里豆浆的味道与其他的豆浆相比,格外的浓厚香醇。到点膏时,在热豆浆中兑入严格计量比的石膏并冲浆两次;在养花时,把豆浆静置十分钟左右;在压单时,将豆腐脑放入垫有白棉布的篾箩里压制成型,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而胡志东整个人也大汗淋漓。

为了制作豆腐采购的当地优质大豆

胡志东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主动继承了家庭传承的技能,跟随父亲学习豆腐制作技艺,这为他后来进行豆腐传统技艺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十五年的学习,他继承了父亲的豆腐加工作坊,开启了他的八公山豆腐传统技艺传承的生涯。长期的加工生产过程和现代科技的冲击,胡志东没有跟随那些低成本高收入的豆腐工厂,仍然坚持继承传统,延续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经过摸索、总结、提炼,并结合从父辈那里学到的技术,改良优化了部分设施,使制作豆腐的速度有所加快,降低时间成本。

清洗大豆

压豆腐

关于豆腐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一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相传是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修道炼丹时发明了豆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谢绰拾遗》中也记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陆游诗“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详细描述了当时制作豆腐的技艺和流程。胡志东说,寿县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是经汉淮南王刘安的宫廷流传到民间后,在长期的生产制作过程中,经过技师们长年累月的实践、探索、提炼,技艺日臻完善,逐步形成其核心技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制作技艺受到冲击,在寻求如何创新的路上,胡志东遭遇过困难重重,工厂工业化、量大、价格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父辈传统技艺制作豆腐的坚守为他指明了道路,胡志东仍坚持传承老一辈的传统技艺,沉下心、扎实、脚踏实地追求高品质的豆腐。接下父亲胡学兵豆腐坊,始终坚持高品质,他加工生产的八公山豆腐供不应求,稳定地向当地的一些宾馆、酒店提供豆腐,还卖到了合肥、上海等大城市,甚至出囗到国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寿县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胡志东在网络上积极宣传八公山豆腐,向想要学习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能技艺的同志传授技艺,分享经验,帮助他们提高豆腐制作水平。

团队成员体验豆腐的制作流程画面

豆腐传统制作技能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是中华美食文化的璀璨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突出贡献,作为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寿县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必须要薪火相传,一代一代传续下去,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保护、传承和完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2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年少得志 为国为民
苏轼年少得志,深受国恩,心怀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之心,痛苦的放逐生涯和频繁迁徙,更使得对国家怀有强烈责任感的苏轼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屡遭贬谪并没有让苏轼放弃儒家的经世济民思想,依然积极参与政…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为官40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流离半生,九死一生。屡遭挫折的苏轼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的阴暗、卑鄙和险恶。他深感人生如梦:“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孤寂迷茫时,他也曾萌生退隐之念:“我…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欧阳修十分赏识苏轼的才能,每次苏轼有了新作品,欧阳修立马“点赞转发评论”。有了文豪欧阳修背书,苏轼飞速涨粉,很快成了京师顶流。然而,就在苏轼名声大噪时,家乡传来消息,他的母亲程氏病故,他离开京…
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
北宋景祐三年(1037),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民间传说,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忽然离奇地花草凋零。后世便因此流传下一句民谣“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意思是说苏家三父子用尽了眉山…
合肥学院三下乡:悠悠千古香,情在此香草
为了解寿州非遗,传承楚都古韵,弘扬寿州新风,8月3日,合肥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重点团队——寿州文旅融创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报恩寺街,对香草技艺传承人郑以禄进行了采访,并在…
合肥学院三下乡:怀鸿鹄之志,扬非遗新风
大救驾为传承楚都遗韵,弘扬寿州新风,感受非遗文化的时代魅力,8月6日,合肥学院“三下乡”寿州文旅融创团队来到安徽省寿县春申府食品有限公司,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对“大救驾”制作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朱…
合肥学院三下乡:弦耕不辍,铸就非遗瑰宝
楚人好乐。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楚人能歌善舞,且蔚然成风。上至楚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崇尚音乐舞蹈。寿州锣鼓便是楚文化千百年历史长廊上那璀璨的瑰宝。作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寿州…
红色古迹考察队探寻青岛党史记忆——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
探访红色古迹,传承红色精神党的历史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人民拼搏奋斗的血泪史。为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古迹考察实践队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进行了主题为“探访红色古迹,传承红…
徐州医科大学三下乡:爱在夕阳,智享生活
为有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增强老年群体对养老诈骗的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老年人利益,2023年7月5日,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青春助老送健康,守护最美夕阳红”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大学生智慧助…
“启仰”社会实践团队个人总结
柯镇桂/文本次“启仰”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2023年7月8日于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中塘村在廉江市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展开了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致力于发掘乡村故事、乡村文化并加以宣传,使当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