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8月19日电(通讯员:李佳阳)为学习并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历程,了解中国几代人“借南水润北方”的伟大构想,谋划,及设计,施工,动迁等甘于奉献的南水北调精神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就和意义,2023年7月9日上午8:30,“渠清如许,汇流未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前往焦作市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进行参观。
乘车来到方志馆后,在队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开始参观。在南水北调通水之前,黄淮海流域存在的水问题严重制约着发展。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之后,丰沛的长江水资源输向水资源相对紧缺的黄淮地区和华北地区,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实践团参观了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等重要工程节点,以3D打印、实物造景等方式进行展示,形象而又不失趣味,使他们可全方位感知“南水”如何“北上”。

实践团成员参观方志馆。通讯员 崔超 摄

实践团成员了解引黄入晋工程。通讯员 崔超 摄

实践团成员参观南水北调工程沙盘。通讯员 崔超 摄

实践团成员在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前合影。通讯员 廖琪 摄
通过本次对方志馆的参观,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路线行经中华文明发源发展核心地区,中线干渠和东线大运河段涉及多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 “盛世调吉水,中华遗博珍”。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既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推进,又为沿线各地留存了永久而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必将永远造福于这片土地的人民。
“百年大计正当时,南水北调展伟志”,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这一伟大事业将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我国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6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