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在党领导下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安徽大学法学院“以律寻安”暑期实践团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探索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法律制度。“以律寻安”实践团队在7月24日至7月29日期间,分别走访安徽省蒋李新村、崔岗村、万涧村以及刘宅村四个村庄,采访当地工作人员和村民,探索宅基地退出新路径。
一、走访蒋李新村:宅基地退出赋能乡村产业新发展
2023年7月24日下午,“以律寻安”团队中的亳州小队前往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镇蒋李新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书记及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并参观了相关种植基地和产业地。
据了解,蒋李新村有耕地7000亩,辖15个自然村,总人数5028人,党员干部114人。自2013年,蒋李村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推出工程,进行土地流转及新村规划,借助亳药花海项目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级日常生活经济,以村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蒋李新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与当地的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蒋李新村实施强村公司培优带富行动同时实施新一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党建引领,支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一体化、社会化服务等多元业态,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有促进作用。团队成员参观了种植地与产业地后,也观察到蒋李新村创新地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建设规范化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吸引协和城、同仁堂、三义堂等16家企业投资建立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带动农民进行药业种植,高效观光农业和中药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探索出人性化疏导等等一系列的措施,这对后续陆续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图为“以律寻安”团队成员参观芍药地)
二、走访崔岗村:宅基地租赁退出模式打造艺术乡村之路
为了进一步探究安徽宅基地发展现状以及其独特发展模式,以律寻安实践团队中的合肥分队成员于7月26日走访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崔岗村,采访相关负责人以及当地村民,获取关于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信息。
(图为崔岗村艺术馆门前标牌)
崔岗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有“鸡鸣三县”之称,位于庐阳区、肥西县(今划入蜀山区)与蜀山区的交界之处,村落非常宁静。且由于其位于合肥市两大水源——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上游,为二级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较高,工业发展严重受限。因此众多村民外出务工,村落的房屋大量闲置荒废,崔岗村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村落”。
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崔岗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独特模式。工作人员在讲解过程中,提及有一个人在崔岗村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就是开村艺术家谢泽老师。当艺术家与静谧的村落相遇,便诞生了如今的艺术村落,成为安徽省首个“文化创意村”。2013年,艺术家谢泽在偶然间邂逅了崔岗村,被其静谧的氛围所打动,仿佛置身于欧洲小镇,便向当地居民提出进行房屋租赁,并同时对原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为自己的工作室。随后他在这里举办了几场活动,进行会友,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圈内艺术家在其感染下纷纷接踵而来,进驻到这个小村落之中,闲置房屋对外出租模式产生。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特别指出崔岗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在与当地村民的谈话中,团队队员了解到随着宅基地租赁模式的落实,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驻到崔岗村,如今的崔岗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到处弥漫着古色生香与诗意的气息。琥珀轩、伍米尺、仙蒂艾力等艺术家工作室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2017年全国首家乡村当代艺术馆——崔岗当代艺术馆成功建成。这给崔岗村带来了商机与流量,盘活了当地的产业,咖啡屋、酒吧、民宿也相继出现,每月举办一次的市集活动更是引来众多游客,给当地村民带来收入。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崔岗村)
三、走访刘宅村:宅基地改革盘活土地果蔬香
7月27日,宿州小组的成员来到了作为改革试点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黄圩镇刘宅村,调研农村宅基地改革机制,重点探索宅基地退出的相关程序、退出保障机制和体系、盘活宅基地的使用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村民依据相关法律规范、依照合法程序退出宅基地,并且由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闲置的宅基地主要通过租赁方式盘活,用于建立家庭农场、蔬菜瓜果大棚、扶贫产业基地、苗木种植基地等,带动村民劳动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图为小组成员与刘宅村村委会领导交流)
刘宅村的徐书记亲自带领实践小组参观薄膜连栋葡萄棚、桃园土地、山核桃土地等项目,以及冬青、红叶石楠和黄杨等一千亩苗木基地等。葡萄大棚负责人早些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最近几年返回家乡通过合法程序租赁村中闲置的宅基地,主要致力于葡萄产业的发展,如今已成气候。苗木种植基地场主通过合法程序盘活村民退出的宅基地,种植了两百亩左右的苗木,为本村的50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就业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他们的生活经济来源,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劳动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图为小组成员与葡萄棚老板交流合影)
四、走访万涧村:宅基地退出点燃传统文化复兴火炬
7月29日,安徽大学“以律寻安”暑期实践团队中的安庆小队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通过拜访村委会、采访村主任、采访当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和走访村民等众多形式开展了深入调研。
万涧村坐落于天柱山下、绿竹林中。刚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竹林,竹意盎然。万涧村大部分的民居或祠堂都分布在山林或流水的左右,与自然融为一体。
(图为万涧村被确认为中国传统村落标志图)
在与杨积霞主任进行了交流过程中,成员了解到在2017年安徽省住建厅委托中规院在万涧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于是万涧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2018年,万涧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引100户以上村民以土地、房屋等方式入股,通过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去从而定期获得租金和分红,村里原先濒临倒塌的逾5000平方米的闲置老屋被重新修缮改造成了青年旅社、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以及老屋博物馆。
(图为实践队员与万涧村合作社成员交谈)
随后,团队来到了杨家老屋与村民们进行走访交流。在星罗棋布的乡村民居中穿行,可以看到,村庄将其部分区域改造为老屋博物馆,在真实性保护的前提下提升了建筑耐久性能并促进了活态化保护利用。门口摆放着万涧村和这座乡村博物馆的简单介绍,还有“万涧试点”创新探索的过程。屋内利用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丰富遗存进行了布展,有宗族文化、诗歌文学、万涧故事、老屋历史等多个展区。不仅妥善保护了历史文化遗迹、还为旅客提供了不一样的村落文化。
五、小结
喜迎二十大,奋力迈进新征程。国家要富强,民族要独立,乡村必振兴。在三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机制的发展与探索,发挥宅基地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广大学子要摆正姿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广阔的村庄田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村庄发展的真实情况。目前,小组成员在与当地相关人员的交谈过程中,发现了宅基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整理资料过程中,思考和探索解决之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