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大学子三下乡:宅基地退出促发展,乡村振兴展新篇

来源:安徽大学法学院 作者:张晓雪

乡村振兴是在党领导下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安徽大学法学院“以律寻安”暑期实践团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探索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法律制度。“以律寻安”实践团队在7月24日至7月29日期间,分别走访安徽省蒋李新村、崔岗村、万涧村以及刘宅村四个村庄,采访当地工作人员和村民,探索宅基地退出新路径。

一、走访蒋李新村:宅基地退出赋能乡村产业新发展

2023年7月24日下午,“以律寻安”团队中的亳州小队前往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镇蒋李新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书记及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并参观了相关种植基地和产业地。

据了解,蒋李新村有耕地7000亩,辖15个自然村,总人数5028人,党员干部114人。自2013年,蒋李村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推出工程,进行土地流转及新村规划,借助亳药花海项目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级日常生活经济,以村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蒋李新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与当地的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蒋李新村实施强村公司培优带富行动同时实施新一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党建引领,支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一体化、社会化服务等多元业态,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有促进作用。团队成员参观了种植地与产业地后,也观察到蒋李新村创新地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建设规范化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吸引协和城、同仁堂、三义堂等16家企业投资建立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带动农民进行药业种植,高效观光农业和中药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探索出人性化疏导等等一系列的措施,这对后续陆续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图为“以律寻安”团队成员参观芍药地)

二、走访崔岗村:宅基地租赁退出模式打造艺术乡村之路

为了进一步探究安徽宅基地发展现状以及其独特发展模式,以律寻安实践团队中的合肥分队成员于7月26日走访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崔岗村,采访相关负责人以及当地村民,获取关于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信息。

(图为崔岗村艺术馆门前标牌)

崔岗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有“鸡鸣三县”之称,位于庐阳区、肥西县(今划入蜀山区)与蜀山区的交界之处,村落非常宁静。且由于其位于合肥市两大水源——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上游,为二级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较高,工业发展严重受限。因此众多村民外出务工,村落的房屋大量闲置荒废,崔岗村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村落”。

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崔岗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独特模式。工作人员在讲解过程中,提及有一个人在崔岗村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就是开村艺术家谢泽老师。当艺术家与静谧的村落相遇,便诞生了如今的艺术村落,成为安徽省首个“文化创意村”。2013年,艺术家谢泽在偶然间邂逅了崔岗村,被其静谧的氛围所打动,仿佛置身于欧洲小镇,便向当地居民提出进行房屋租赁,并同时对原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为自己的工作室。随后他在这里举办了几场活动,进行会友,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圈内艺术家在其感染下纷纷接踵而来,进驻到这个小村落之中,闲置房屋对外出租模式产生。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特别指出崔岗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在与当地村民的谈话中,团队队员了解到随着宅基地租赁模式的落实,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驻到崔岗村,如今的崔岗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到处弥漫着古色生香与诗意的气息。琥珀轩、伍米尺、仙蒂艾力等艺术家工作室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2017年全国首家乡村当代艺术馆——崔岗当代艺术馆成功建成。这给崔岗村带来了商机与流量,盘活了当地的产业,咖啡屋、酒吧、民宿也相继出现,每月举办一次的市集活动更是引来众多游客,给当地村民带来收入。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崔岗村)

三、走访刘宅村:宅基地改革盘活土地果蔬香

7月27日,宿州小组的成员来到了作为改革试点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黄圩镇刘宅村,调研农村宅基地改革机制,重点探索宅基地退出的相关程序、退出保障机制和体系、盘活宅基地的使用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村民依据相关法律规范、依照合法程序退出宅基地,并且由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闲置的宅基地主要通过租赁方式盘活,用于建立家庭农场、蔬菜瓜果大棚、扶贫产业基地、苗木种植基地等,带动村民劳动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图为小组成员与刘宅村村委会领导交流)

刘宅村的徐书记亲自带领实践小组参观薄膜连栋葡萄棚、桃园土地、山核桃土地等项目,以及冬青、红叶石楠和黄杨等一千亩苗木基地等。葡萄大棚负责人早些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最近几年返回家乡通过合法程序租赁村中闲置的宅基地,主要致力于葡萄产业的发展,如今已成气候。苗木种植基地场主通过合法程序盘活村民退出的宅基地,种植了两百亩左右的苗木,为本村的50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就业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他们的生活经济来源,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劳动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图为小组成员与葡萄棚老板交流合影)

四、走访万涧村:宅基地退出点燃传统文化复兴火炬

7月29日,安徽大学“以律寻安”暑期实践团队中的安庆小队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通过拜访村委会、采访村主任、采访当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和走访村民等众多形式开展了深入调研。

万涧村坐落于天柱山下、绿竹林中。刚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竹林,竹意盎然。万涧村大部分的民居或祠堂都分布在山林或流水的左右,与自然融为一体。

(图为万涧村被确认为中国传统村落标志图)

在与杨积霞主任进行了交流过程中,成员了解到在2017年安徽省住建厅委托中规院在万涧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于是万涧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2018年,万涧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引100户以上村民以土地、房屋等方式入股,通过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去从而定期获得租金和分红,村里原先濒临倒塌的逾5000平方米的闲置老屋被重新修缮改造成了青年旅社、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以及老屋博物馆。

(图为实践队员与万涧村合作社成员交谈)

随后,团队来到了杨家老屋与村民们进行走访交流。在星罗棋布的乡村民居中穿行,可以看到,村庄将其部分区域改造为老屋博物馆,在真实性保护的前提下提升了建筑耐久性能并促进了活态化保护利用。门口摆放着万涧村和这座乡村博物馆的简单介绍,还有“万涧试点”创新探索的过程。屋内利用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丰富遗存进行了布展,有宗族文化、诗歌文学、万涧故事、老屋历史等多个展区。不仅妥善保护了历史文化遗迹、还为旅客提供了不一样的村落文化。

五、小结

喜迎二十大,奋力迈进新征程。国家要富强,民族要独立,乡村必振兴。在三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机制的发展与探索,发挥宅基地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广大学子要摆正姿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广阔的村庄田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村庄发展的真实情况。目前,小组成员在与当地相关人员的交谈过程中,发现了宅基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整理资料过程中,思考和探索解决之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古韵今风相辉映,珐琅非遗焕新彩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孙乐雨)在数字化席卷浪潮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1月1日至2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沉浸珐琅文化,品味艺术精髓

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吴俊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活动切实把中国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相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活力。……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新媒赋能凤舞彩,珐琅传韵展华章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3日电(通讯员董春成)珐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金属装饰工艺,又称“佛郎”“法蓝”。珐琅工艺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技艺,至今仍然在现代设计和艺术中占……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珐琅技艺,传承匠心精神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赵雨轩)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借助新时代媒体之力,推动传统珐琅工艺文化蓬勃发展。珐琅工艺,技法精湛,是承载民族记忆与智慧的文化瑰宝……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技艺绽光彩,文化之美咏流传

非遗技艺绽光彩,文化之美咏流传(通讯员:崔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 十九 “拾遗薪继·技美异乡”实践团查看全文 >>

古韵今风共存,非遗文化永续

古韵今风共存,非遗文化永续(通讯员:关晓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瑰宝,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国……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千年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守护千年技艺,传承非遗文化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5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不仅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更是先人智…… 十九 “拾遗薪继·技美异乡”实践团查看全文 >>

守护文化遗产,共筑精神家园

守护文化遗产,共筑精神家园(通讯员:孙乐雨)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浩瀚夜空。它们不仅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如同一座座桥…… “拾遗薪继·技美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寻迹国安路 吾辈再长征” 社会实践队队员 王凯

寒假期间,“寻迹国安路,吾辈再长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王凯前往烟台杨子荣革命纪念馆参观,追随先烈足迹,感悟先烈精神。活…

古韵今风相辉映,珐琅非遗焕新彩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孙乐雨)在数字化席卷浪潮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时代…

沉浸珐琅文化,品味艺术精髓

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吴俊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活动切实把中国传统文化同当代社…

书香满园 志愿同行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浪潮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寻杏坛校…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文化古韵延千里,二七精神传万家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象征。同时,“二七精神”作为红色基…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各族人民一家亲,民族精神代代传
安徽学子三下乡:各族人民一家亲,民族精神代代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所说,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亲。中华民族能够创造现在的辉煌历…
“青春逢盛夏,奋斗筑华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绿柳池莲夏日长,温风因循小暑来。在这个炎炎夏日中,我担任副队长随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植梦建炉”团队,前往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建炉村,开展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活…
伏翠岭记样西山,闻禅声悟道草木——浙江农林大学“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实践行
伏翠岭记样西山,闻禅声悟道草木——浙江农林大学“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大学生暑假实践团为了深化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认识,积极响应“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建设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计…
“循伟人足迹,践所思所学”三下乡心得
青年人代表着热情、朝气和活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将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正是我们青年人对社会贡献的有力证明。7月3日,我们团队13人一同从湖南农业大学出发,来到了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建炉村开启我…
循迹溯源“三个示范”特色实践,探寻共同富裕之路
恰逢“八八战略”二十年之际,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共话浙里二十载,乡遇铸就共富梦”实践团队于7月12日至13日追寻习总书记的脚步,前往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开展实地调研,循迹溯源“三个示范”特色…
青农学子三下乡:走进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为进一步了解非遗知识、更好传递中国非遗的声音,7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传承非遗经典,传递中国声音实践服务团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来到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通过人物访谈…
溯江流,寻生态雅韵——河海学子洪雅县生态发展调研实践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溯江流,寻生态雅韵”洪雅生态发展实践调研团来到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
合工大学子采访太钢集团
合肥工业大学太原7月22日电(通讯员张文山)为了解山西太钢集团在生态保护工作上做出的举措及成果,并发扬李双良同志的当代愚公精神,7月22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晋水青山”团队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太钢集团…
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为他人点一盏灯,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让我敬佩的人有许许多多,但是最让我敬佩的人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在班里面像一个全能领袖,会在我们下晚自习后依旧在黑灯瞎火的办公室里面改卷子…
赴大福镇建炉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时间过的好快呀,八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是我在最后一天的时候,坐在教室门前的台阶上时心里所想的。傍晚的夕阳就在山的那一头,天上的云朵一堆一堆的在那挂着,院子里还有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