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感受红色精神带来的洗礼,学习弘扬小岗精神,二零二三年七月一日,滁州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红色理论政策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如今我们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随红色记忆,感受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历史余温,传承并弘扬小岗村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红色文化。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约28公里的地方,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前的小岗村,是远近出名的“三靠村”,即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以逃荒要饭“闻名”。生活的极端窘迫使村民们不得不冒着巨大风险探寻出路。1978年冬,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一间茅草屋内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签下契约。今天,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留存的那份“生死契约”上,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从此,小岗村实施了农业“大包干”,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在进入馆内之前,在来时的路上可以看到路旁墙壁上还陈列着大包干时期的农业工具和农具,如铁斧头、铁犁头等。这些农具见证了农民们的辛勤耕耘和对自己未来的希望。通过这些展品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农民们的艰辛付出和改革的重要性。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小岗村农田和村民住房的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包干前的贫瘠景象和改革后的繁荣景象。农田肥沃、农作物丰收的模型与当年萧条、一穷二白的农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纪念馆还通过照片和文献资料的展示,将当年小岗村改革的点点滴滴都展现在群众面前——农民们勇于尝试新的经营方式、追求自由和创造更好生活的决心和勇气。这些照片中,村民们坚定的目光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安徽小岗村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体制,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
在大包干纪念馆,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翔实的图文资料,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大包干当年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展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小岗村波澜壮阔的经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5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