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发展调研报告 ——基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高山乡等地方的调研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作者:覃健军 张静 周腾

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发展调研报告

——基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高山乡等地方的调研

摘要:西北民族大学理科小组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沟村,以该村的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为主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调研,了解布楞沟村从过去走到现在,在历史中眺望未来,东乡族人民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关键词:布楞沟,红色教育,党的领导 ,问题及建议,发展,调研

一、课题综述

(一)课题背景

布楞沟村子不大,却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布楞沟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对加快布楞沟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的嘱托一步步变成了现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乡视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悟东乡县和布楞沟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励全体同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二)研究目的

1、了解东乡县布楞沟村的红色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探究布愣沟红色教育基地周边基础设施及经济的可发展情况

3、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关注文化传承及发展

4、追随习总书记的脚步,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色精神

二、学习内容

(一)布楞沟村基本发展情况

布楞沟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北部高山干旱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总体来说,该村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是在政府和党的关心帮助以及村民自身的努力下,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布楞沟村史馆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布楞沟村史馆,映入眼帘的是院子中央井台上嵌着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的感恩壁。如今的布楞沟,吃水难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村民自发在院子立感恩壁并刻上这句话,这是他们对“饮水思源”以及感恩之情最直观表达。走进北房,土炕、炕桌、火炉、桌椅等保持原样,悬挂在炕墙上的照片真实地展示了珍贵而难忘的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炕头上与村民马麦志一家4口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在西房墙面上,有序挂着布楞沟村的原始日貌、生产生活照与新时代布楞沟村所取得的成就;紧挨北房的西北角小屋内,摆放着陶罐、煤油灯、面柜、木质驮水桶生产农具……这些旧物件不仅记录了布楞沟村发展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当地群众的时代记忆,更折射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布楞沟村取得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老照片和老物件让我们了解到曾经的布楞沟群众生活有多困难,难以想象,大家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也让我明白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布愣沟过去状况及现在发展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在这里,总书记强调当地一定要:把水引来,把路修好,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过去,布楞沟村是东乡县位置最偏僻、群众居住最分散、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且八成以上群众都住着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有着吃水难、行路难的大麻烦。“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是“悬崖边”的意思,这里沟壑纵横,十年九旱,虽然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环绕,但受地形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多年来,东乡县很多像布楞沟这样的村子饱受取水之苦。“隔沟能说话,握手走半天”,走在蜿蜒狭窄的山路上,悬崖峭壁在脚下,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山沟,从村里走到东乡县城需要4、5个小时,这是因为该县 151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分布着 1750条梁和3083条沟壑,如同漫天繁星,近 30 万东乡群众分散居住在千条梁宛沟壑中散居在这些梁宛、沟壑中,东乡群众祖祖辈辈忍受着行路难的煎熬。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单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24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自我脱贫能力低,走出去打工讨生活成了村民们唯一的选择。

现在,回忆起自来水通到家中的那一刻,马麦志说像做梦一样,“我们拿了一个小碗,接上自来水,你喝一碗、我喝一碗,心里甜滋滋的。”近年来,东乡县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各项短板问题。“我们通过实施‘饮水清零’行动,建设‘最后一公里’的供水管网,更换冻胀管道2664公里,新建维修蓄水池207座。”东乡县供排水服务中心主任马占祥说,目前,全县农村人饮入户率97%,供水保障率95%以上,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群众也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2013年3月,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后,仅64天,中国石化援建的20公里“惠民路”正式通车,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硬化路。据了解,截至目前修建通村道路75.3公里,受益群众约3万余人,20公里黄土泥泞路蜕变“惠民路”。布楞沟村还将沟边的一块荒山推成平地,修建了56户统一规划的新农村院落,干净整洁,并已整体入住。“六位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也同时盖了起来,村里有了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便民超市,新建的村小学更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两层教学楼宽敞大气,小操场上还铺上了绿色的塑胶。2014年布楞沟村实现整体脱贫,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1624元,预计增加到2022年底的9000元。

“以前,我们走的是羊肠小道,晴天黄土没过脚面,雨天泥里寸步难行。吃水更让村民惆怅,除了靠水窖积蓄雨水外,靠的便是沟里的一眼井水。井水咸苦,全村人都吃成了一口黄牙。”村民马建英回忆道。2013年,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后,一条长20公里、平坦的水泥路似玉带般从高山之巅蜿蜒伸展到布楞沟沟底,将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了起来。自此,村民告别了出行难、行路难。更令村民喜出望外的是,在这个亘古以来就阻塞村民外出的深沟里修通了折红二级公路,这条路成了全村乃至整个布楞沟流域的致富路、发展路和希望路。

(四)布愣沟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布愣沟地处偏远,道路不通畅,乡村公路条件较差,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小学教育资源和卫生院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学校里的学习资源相对于其他学校,资源短缺,导致教育水平的普及比较困难;生活超市不能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交通和水电一块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有待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在马路边,没有明显的安全设备防控;

2、周边产业链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带动周边发展;周边旅游设施不够健全,如缺少餐饮服务场所,如大规模农家乐特色饮食,大型停车场场地短缺,大巴车以及家用车停车空地有限,没有休息亭、便利超市等休闲场所;布楞沟位置偏远,远离县城,没有旅游交通直达车,造成来往人数少,不能够有效带动经济;没有明显的动植物生产结构链,为村子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

3、土地资源利用有限:限制了大型场馆发展规模(如历史变迁展览馆、文化遗产展览馆);该村坡度比较高,利用土地修建难度大;山上种植绿化植被较少,不能有效防控风沙治理,导致水土流失;旅游区的生活垃圾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导致山壁旁有余留垃圾,污染土地资源;

4、人口老龄化:村口大多为老人休息停留;大多年轻力量外出打工或者上学,留下来的大多都是老人,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才流失严重;村内劳动力不足,缺乏创新和活力,发展困难;

5、缺乏当地特色推广:旅游景区缺乏当地特色文创产品店铺,不能将当地特色充分推广;

(五)布愣沟发展的可参考性建议

1、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基地周围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红色旅游创意,将基地打造成一个有特色、有名气的红色旅游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红色历史文化。

2、建立新时代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布楞沟村位于山区,可充分利用山地土地资源,建立有机、绿色、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发展农业产业。面向市场需求,选择高效、高附加值的特色蔬菜和水果,通过加工、包装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电等方面的投入有利于提高村庄的生产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可建设新农村社区活动中心,以增强村民身体素质;建设文化中心、便民超市、卫生室等服务设施,以丰富和保障居民的生活;对于学校教育,可改善教学环境,加大教师优惠政策 ,以聘高质量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积极推动周边文创产品的发展: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注重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发扬,比如东乡手工刺绣;以发扬红色教育为文创理念,制作一系列教育纪念品,如布楞沟地图宣传手册、布楞沟纪念币等;

5、加强周边产业:新建一些停车场以及开发可以同时满足很多人同时就餐的餐饮服务设施;在有限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风住宿,让旅游业成为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如折桥村大力发展新农村旅游;

6、鼓励青年返乡创业:青年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新农村经济,全力打造一个新兴发展的农村产业;减轻老年化占比;

7、重视环保与生态建设:在自然条件最大程度利用下,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植树种草增加绿化,提高绿植覆盖率,引进现代化新环境保护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的教育与宣传,最大力度预防自然破坏;

8、扩张发展:同时引进企业合作,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青年人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将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旅游特色面向网络推销,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并进行商品的带货直卖。

三、总结与心得体会

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布楞沟村发扬“坚韧执着、苦干实干、感恩奋进”的精神,村容村貌、农民收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脱贫“样板村”。

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既是布楞沟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翻天覆地变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激励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它也作为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的一张红色名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竞相奔赴而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继承革命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培养民族精神。宽阔的折红二级公路将布楞沟与外界紧密联系起来,更多的人开始走进布楞沟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总的来说,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育遗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这里可以给人们带来思想的启发,激励自己更加关注祖国的发展,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实现,感受到群众“爱党、爱国、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一个有传承、有记忆、有故事、有亮点、有乡愁、有感恩的红色教育基地正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参观了一次红色教育基地,这是我们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极大的启示。

其次,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期间,我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创建、壮大和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不仅象征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更象征着中国民族复兴的曙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各级领导者从未间歇地奋斗着。在这样的纪念场所,我们更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坚定信念,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他们不断挑战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一切。

最后,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期间,我们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人生启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是如何面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革命先辈的无私精神、坚定信念和热爱人民的情怀,给我们树立了一面明镜,它告诉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奋斗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赢得尊敬和荣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喜安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4年9月28日上午,青鸽志愿服务队在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分享中国绘画中有关山水画的知识,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带领小朋友们制作立体山水画模型。志…… 姜莞音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三下乡”走进威远县红星村,带领小朋友领略敦煌艺术之美

2024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威远县严陵镇红星村,开展了一场以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拉开了青鸽志愿服务队“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系…… 姜莞音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鸽绘花鸟 童心探古韵

7月19日,喜安社区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鸽志愿服务队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系列活动宣讲,将科普与美学结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鸟绘画探秘之旅。小朋友们不…… 姜莞音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赴成都市高新区益州小学开展“历代绘画大系”

秋风送爽,凉意渐浓。为传承和弘扬中国绘画文化,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深入了解和学习绘画艺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于10月30日前往成都市高新区益…… 王媛清、姜莞音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喜安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4年9月28日上午,青鸽志愿服务队在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分享中国绘画中有关山水画的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走进威远县红星村,带领小朋友领略敦煌艺术之美

2024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威远县严陵镇红星村,开展了一场以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为…

天佑关注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十一届骨干培训顺利完成!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全面提升我校…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心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就…

最新发布

喜迎新学期,开启大扫除 ——重庆大学“百名学子挂职计划”进行时
8月14日至8月16日,重庆大学“百子挂职”实践团来到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实践团成员刘旭洲是今年暑假刘么中心校唯一一位青年志愿者,他的身影出现学校校的图书室里、艺术室里、实验室里还有新的录播教室里,他…
“三下乡”——赏洞庭风光,品千年文化
“三下乡”——赏洞庭风光,品千年文化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在这个时间节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相关实践恰逢其时、十分重要。作为…
作品展 | 本科《外国美术史》课程作业展示
作品展|本科《外国美术史》课程作业展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课程名称:外国美术史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任课班级:本科2021级美术学1-3班、绘画班(中国画、油画、雕塑)班级人数:120人授课教师:周敏、廖媛雨…
溪岸名师讲堂·纪要|范坚:大禅一粟——八大山人、沤道人书画艺术浅谈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年6月2日晚,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非常荣幸邀请到范坚教授开讲。范老师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很深的渊源,他是美院的退休老教授,同时也是师大的优秀校友,全国恢…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为让在读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安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激发大学生来安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的意愿,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青年人才到安陆就业创业,助力安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陆政府组织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全…
三下乡 | 以美助乡 “绘”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7月9日至7月17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育浸润,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0人在韩鹏飞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赣州市寻乌县古坑村,…
溪岸名师讲堂·纪要 | 陈治 武欣:我在主题美术创作中的双向思考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年6月14日晚,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有幸邀请到来自天津的陈治、武欣两位青年画家做客交流。两位画家师出同源,都毕业于天津美院,不仅是艺术上的同道,还是生活中的…
预防溺水,平安成长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水上活动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溺水事故却令人堪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一场防溺水安全宣讲活动。这次宣讲活动的目的是向孩子们传授…
快乐支教,艺起向未来
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烟店镇,准备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暑期特色支教调研的三下乡活动,三下乡的时候,我们每天早上辅导完学生们的作业…
学思践悟红旗渠精神,传承革命红色基因
学思践悟红旗渠精神,传承革命红色基因西望太行绝壁上的千里长渠,先辈创业奋斗的身影历历在目。回眸历史,红旗渠所蕴含的革命创业精神依然薪火相传。习近平主席强调:“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