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光中打量 在写作中想象——采访黄土路先生
作家介绍:
黄土路,原名黄焕光,壮族,1970年出生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现就职广西河池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作家》《花城》《青年文学》《天涯》《上海文学》《民族文学》《文学界》《小说界》等杂志,著有小说集《醉客旅馆》,散文集《谁都不出声》《翻出来晒晒》及诗集《黄土路诗选》《慢了零点一秒的春天》等。
【图片1 黄土路先生】
为探究壮民族文化元素在其作品中的文学价值,明确新时代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提供新的书写资源,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2023年8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山水迢迢,壮情有寄”文化艺术实践团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有幸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壮族作家黄土路先生进行访谈。
8月9日上午,团队成员黄禹熹同学参加了在宜州新华书店举行的黄土路诗集《在晨光中打量》读者见面会暨阅读分享会。《在晨光中打量》收录了黄土路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以故乡、心灵、人世、情感、虚构等为题材,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意化地描绘人、事、物,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和美学趣味。黄土路与文学爱好者们交流了自己的创作初衷、生活经历等话题,鼓励大家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诗歌离我们并不遥远,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尝试去做的一件事情,它会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甚至是改变我们的命运,希望更多的朋友可以参与其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黄土路同各位文学爱好者交流时说。
【图片2 黄土路《在晨光中打量》读者见面会暨阅读分享会(图片来源于宜州新华书店公众号)】
下午,黄禹熹同学与黄土路先生共同来到河池学院。河池学院文学创作传统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广西培养文学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广西写作人才培养的“小高地”,毕业生中曾涌现出东西、凡一平等一批知名作家,已有包括此次采访对象黄土路先生在内的43名学生、校友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广西作家协会,被文坛概括为“河池学院作家群”,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作家传承有序、格局较完善的河池学院作家群体。黄禹熹同学在黄土路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东西文学馆”和“凡一平文学馆”,感受到了河池学院作家群书写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性和地方性的民族情怀,同时在面临着时代性和特色创作的问题时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地方性、民间性的文学智慧。
【图片3 河池学院作家群】【图片4 河池学院作家群黄土路】
【图片5 凡一平文学馆、东西文学馆】
随后,黄禹熹同学于龙江公园冠英阁旧址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壮族作家黄土路先生,从民族故乡、主体(大我与小我)、现代化、文体等四个方面展开交流。黄土路先生针对壮族作家在创作中所展现的民族观、自我观问题,以及作家的创作思想等方面作出了阐释。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虽然看上去缺少壮族的民族标签,但是壮族符号隐藏在内在的民族性格中,它是一种温暖慈悲的悲悯情怀,表现为对具体的人的关怀。提及长时间远距离地出走对于创作的影响,黄土路老师认为真正地走出去看世界拓宽了自己写作的眼界和想象力的边界,并希望能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制定写作规则。在采访中,黄土路老师多次提及人性,认为自己的文学作品不管是书写壮族的民族性还是世界性,关注的一定是真实的人性,关注“大我”下的“小我”。对于现代化冲击下壮族逐渐模糊的民族特征,他也开始重新面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写作,努力将壮族民族符号和文学本身关注的人性结合。在采访者将广西同一代的壮族作家进行对比时,黄土路老师提到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的“轻逸”一词,认为广西同一代的壮族作家中有的直面现实,有的作家用想象的方式处理现实,是不同的。
【图片6 龙江公园冠英阁旧址】
【图片7采访黄土路先生】
在采访的最后,黄土路老师表达了对自己写作的期望,他并不刻意追求创造壮族文学的高峰,只希望自己能将读书写作的习惯持续下去,写作能力越来越好并在真实面对历史,真实还原人性的基础上激发读者思考。黄土路老师的话也激励着南京师范大学“山水迢迢,壮情有寄”文化艺术实践团成员阅读更多的壮族文学作品,接触更多的壮族文化符号,为在研究中探究壮民族文化元素在其作品中的文学价值,明确新时代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提供新的书写资源,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而不断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5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