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考察时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的竞争是年青人的竞争,今天的年轻人是实现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实干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团中央联合各部门在每年寒暑假推出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邵阳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总书记和团中央的号召,在这个暑假纷纷前往乡村进行社会调研等一系列活动。
邵阳学院“情系留守儿童,传承非遗文化”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作为学校服务团的其中之一,秉承着“吃苦耐劳、干出实绩”的精神,7月5日到7月15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进行支教、调研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支教活动,另一个则是对新宁瑶族非遗文化的调研。在这为期10天的活动中,15名志愿者分为两个小队,分别完成两个板块的内容。
支教篇——以爱为纽带的双向奔赴
在村长、村民的积极配合以及队长童鑫月的带领下,支教小分队在一户村民的家中踏上了他们的教学之路。
“谁知道这个代表什么旗?举手回答!”女孩将手指放在举起的各类旗帜上,满脸笑容的朝小朋友们提出问题。
话音刚落,一双双黑乎乎、略带薄茧的手立马从桌子下举了起来。
“喊我,我会这个问题,成姐!”
“我是第一个举手的,喊我回答,小成姐姐!”
一道道稚嫩又热烈的呼喊声围绕在我的耳旁。我笑着摆了摆手,做了个安静的姿势,他们立刻平静下来。
我很享受在那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论是清晨的鸟鸣,午后的阳光,傍晚的晚霞;还是下课后孩子们陪伴我走小路的那小段时间,家长们递给我的那一双双自家种的冰西瓜,一天又一天的惊喜,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最真挚的感情。也正是这份毫不掩饰的感情让我放下了一切的戒备,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在那段时光里。
一张张陈旧的乒乓球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声声内敛含羞的姐姐,是我与小朋友们的开始。而告别时含泪的眼睛、告别后紧紧的拥抱是我们这段时间结束的见证。
“小成姐姐我喜欢你给我讲题目。”
“小成姐姐我好喜欢你呀!”
“小成姐姐你能不能做我的班主任呀?”
“小成姐姐你明年还来好不好?”
小朋友的话语还在我的耳中反复播放,我靠着座椅看着车窗外的麦田,那句“我们无法判断某段时间的价值,直到它成为回忆”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回忆在以后或许会被我们渐渐遗忘,但是我们的故事会一直留在那个宁静的小镇。
调研篇——绚丽多彩的非遗文化
瑶语、峒歌、药浴、瑶族傩戏等是新宁独有的非遗文化,但是因为少数民族的汉化以及其他一些非可抗拒因素,这些非遗文化渐渐被遗忘。在前两天不断的走访调研下,我们发现大概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居民都屈指可数,跟别提这些文化的传承人了。
在流量为王、人心日渐浮躁的今天,已经很少会有人用心的去做好一件事了。但是人潮如流,总会有不同流俗的人用自己的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而我们的调研小分队就有幸在新宁县麻林乡采访到了几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对峒歌有强烈兴趣的刘阿姨。
刘阿姨是我们在采访时一位粉店老板提到的。老板和我们说这个阿姨唱侗歌唱得很好,经常组织村里的老人开一些峒歌交流会。通过粉店老板的介绍,我们如愿见到那位刘阿姨。
刘阿姨的家就在集市的旁边。我们在门店唤了几声没有得到回应,便跟着粉底老板去了内室。内室的灯光很暗,刘阿姨和她的爱人正坐在凳子上看电视。看到我们来访,刘阿姨起身询问。了解情况后,刘阿姨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们的采访,给我们唱了几首很好听的峒歌,并且邀请我们去参加后天的民族节日。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感情的纽带,保护非遗文化就是保护文化自信,传承非遗文化就是传承精神文明。而乡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生长的沃土,非遗多数来自这片沃土,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非遗做起来,把爱留在乡村,心就不会“空”,乡村也不会“空”,这样留下来的就不仅仅是文化,更是深深久久的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5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